骨髓炎主要由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发,常见引发因素包括血源性感染、创伤性感染、邻近感染蔓延。血源性感染是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病灶的病原菌经血液循环播散至骨骼,儿童因骨骺板附近血管特点血源性骨髓炎多见,成年人糖尿病等免疫力下降者也易由此感染;创伤性感染是开放性骨折或手术未严格无菌致细菌侵入骨骼,户外工作等骨折风险高及骨科手术人群风险较高;邻近感染蔓延是相邻部位感染直接波及骨骼,糖尿病患者足部感染易蔓延,有脊柱等邻近组织慢性感染病史者风险增加。
一、血源性感染
发病机制:身体其他部位存在感染病灶,例如皮肤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病原菌可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骨骼部位。儿童由于骨骺板附近的微小终末动脉与毛细血管往往更为弯曲,容易形成血管襻,致使血流缓慢,细菌更易在此处停留、繁殖,所以儿童血源性骨髓炎相对多见。在成年人中,若存在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时,也可能因血源性途径引发骨髓炎。
年龄影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的血供特点使其血源性骨髓炎好发,而成年人血源性骨髓炎相对儿童来说比例较低,但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免疫力受影响,血源性感染风险增加。
二、创伤性感染
发病机制:开放性骨折是常见的创伤性因素,骨折部位直接与外界相通,细菌容易侵入骨骼引发感染。此外,手术操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也可能将细菌带入骨骼,导致术后骨髓炎。例如,骨科手术中,手术切口周围的细菌可能在手术操作时被带入深部组织,包括骨骼,从而引发感染。
生活方式影响:有户外工作、经常参与剧烈运动导致骨折风险增加的人群,以及需要接受骨科手术的人群,创伤性骨髓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对于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手术前后的无菌操作规范程度直接影响感染发生几率,良好的术前皮肤准备、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术后切口护理等都至关重要。
三、邻近感染蔓延
发病机制:相邻部位的感染可直接蔓延至骨骼。比如,足部的感染(如糖尿病足)可能蔓延至邻近的骨骼,引发骨髓炎;脊柱周围的软组织感染也可能波及脊柱骨骼,导致脊柱骨髓炎。
病史因素: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足部感染风险高,且一旦发生感染容易蔓延至骨骼引发骨髓炎;有脊柱疾病史或其他邻近组织慢性感染病史的患者,邻近感染蔓延至骨骼导致骨髓炎的风险相对增加。例如,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史的患者,若术后发生切口周围感染,就可能蔓延至腰椎骨骼引发骨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