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腰椎骨压缩性骨折轻压缩且无神经症状者可非手术需绝对卧床6-8周平卧位配合轴式翻身、进行腰背肌锻炼并使用支具外固定,重压缩、伴神经损伤或脊柱不稳定时需手术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老年人治疗需抗骨质疏松,儿童优先非手术且监测,妊娠期女性权衡后非手术为主,无论手术非手术康复训练重要且要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骨折愈合及脊柱稳定性恢复情况。
一、非手术治疗
对于第一腰椎骨压缩性骨折中椎体压缩程度较轻(通常椎体高度丢失小于1/3)且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首先需绝对卧床休息,一般建议卧硬板床6~8周,期间需严格保持平卧位,可配合轴式翻身以避免脊柱扭曲。同时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早期可进行踝泵运动,后期逐步开展五点支撑法、小飞燕等锻炼,以促进腰背肌力量恢复及脊柱稳定性维持。此外,可使用支具外固定,帮助维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减轻骨折部位压力。
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当第一腰椎骨压缩性骨折椎体压缩程度较重(椎体高度丢失大于1/3)、伴有神经损伤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二便失禁等)或存在脊柱不稳定情况时,需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常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PVP是通过向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来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快速缓解疼痛;PKP则在注入骨水泥前先通过球囊扩张恢复椎体部分高度,进一步改善脊柱后凸畸形,两者均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减轻疼痛并稳定脊柱。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因多伴有骨质疏松,治疗时除针对骨折本身外,需重视抗骨质疏松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必要时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以降低再次骨折风险。
儿童: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需谨慎,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且需密切监测脊柱生长情况,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评估椎体生长及脊柱畸形进展。
妊娠期女性:治疗时需权衡手术与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非手术治疗为主,手术需充分评估风险后谨慎实施。
四、康复与随访
无论采取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均至关重要。非手术治疗患者在卧床期间需坚持腰背肌锻炼,下床活动后逐步增加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可在佩戴支具保护下进行轻度活动,后期逐步加强康复训练。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查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及脊柱稳定性恢复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及康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