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是由多种因素致眼表泪膜稳态失衡伴眼部不适的疾病,发病因泪液质、量、动力学异常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及眼表炎症等,常见眼干等症状,危险因素含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全身性疾病、药物,诊断靠泪液分泌试验等检查,治疗要消除诱因、补充泪液、抗炎,儿童需避免过度用电子设备等,老人关注全身病影响定期检查,女性特殊时期注重眼部保湿等。
一、定义
干眼症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眼表泪膜稳态失衡,进而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核心表现为泪液的质或量异常、泪膜动力学异常,引发眼表炎症、损伤及神经功能异常等。
二、发病机制
主要因泪液的质(如泪液成分异常)、量(泪液分泌不足)或动力学(泪液分布不均等)出现异常,致使泪膜稳定性下降,同时伴随眼表炎症反应、上皮细胞损伤以及神经功能紊乱等情况。
三、症状表现
常见眼干、眼涩、眼疲劳、眼部异物感、烧灼感,还可能出现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症状,部分患者在长时间用眼后症状会加重。
四、危险因素
年龄因素:中老年人群由于泪液分泌功能减退等原因,相对更易罹患干眼症。
性别因素:女性相较男性更易患病,可能与生理期、孕期、更年期等内分泌变化相关。
生活方式:长期使用电子设备(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佩戴隐形眼镜、处于干燥环境等,会增加干眼症发生风险。
全身性疾病: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全身性疾病时,易影响泪液分泌或导致眼表异常,引发干眼症。
药物因素:长期使用抗组胺药、抗抑郁药、降压药等,可能干扰泪液分泌或影响眼表状态,诱发干眼症。
五、诊断方法
泪液分泌试验:通过检测一定时间内的泪液分泌量,评估泪液分泌功能。
泪膜破裂时间:用于判断泪膜稳定性,时间过短提示泪膜不稳定。
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可全面评估眼表情况,包括泪膜、角膜、结膜等状态。
六、治疗原则
消除诱因: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停用可能诱发干眼症的药物、改善干燥环境等。
补充泪液:使用人工泪液补充泪液,缓解眼干等症状。
抗炎治疗:对于伴有眼表炎症的严重患者,可能需使用抗炎药物进行治疗。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需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保证充足睡眠与合理饮食,以维持眼部正常生理功能,降低干眼症发生风险。
老年人:关注全身疾病对泪液分泌的影响,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眼部异常情况。
女性:生理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因内分泌变化易出现眼部不适,需注重眼部保湿,可适当增加眨眼频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