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疳积有形体消瘦、食欲不振或食多善饥、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腹胀、毛发干枯、面色萎黄、大便不调等症状,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身体状况,及时就医,注意饮食均衡与良好饮食习惯培养,低龄儿童更需留意,腹胀患儿可适当腹部按摩但要注意力度。
食欲不振或食多善饥:部分患儿表现为不想吃东西,食量明显减少,对食物缺乏兴趣;而另一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食量大增,但仍形体消瘦,这是因为脾胃功能紊乱,虽然有食欲,但脾胃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导致吃进去的食物不能被有效消化吸收。例如,有些小儿疳积患儿看到食物就想吃,但吃后很快又觉得饥饿,然而身体却没有得到良好的滋养。
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病情较轻的患儿可能精神状态相对尚可,但活动减少;病情较重者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不安。这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有关。气血不足会使脑部失养,从而出现精神方面的异常表现。比如,患儿可能原本活泼好动,患病后变得无精打采,或者容易发脾气、哭闹不止。
腹胀:腹部胀满,触摸有饱胀感,这是由于脾胃运化失常,导致食物积滞在胃肠道内。可能是因为饮食不节,过多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损伤脾胃,使气机不畅,形成腹胀。有的患儿腹部膨隆,叩之如鼓。
毛发干枯:头发失去光泽,变得干枯、稀疏、易折断。这是因为气血不足,不能滋养头发,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当气血亏虚时,头发得不到充足的气血滋养就会出现干枯等表现。例如,患儿的头发不再乌黑亮丽,而是变得枯黄、易脱落。
面色萎黄:面部颜色发黄,缺乏红润光泽。这是由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所致。长期的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气血生成减少,面部失去气血的濡养,就会出现面色萎黄的症状。
大便不调:可能出现大便干结,也可能大便稀溏,且次数不规律。如果是食积化热,灼伤津液,就会导致大便干结;如果是脾胃虚弱,不能腐熟运化水谷,就会出现大便稀溏。比如,有的患儿几天才解一次大便,且大便干结如羊屎状;有的患儿则大便稀薄,每日多次。
对于小儿疳积,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理。同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均衡,避免过度喂养或喂养不当,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以预防小儿疳积的发生。尤其要关注低龄儿童的情况,因为他们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更易出现脾胃失调的问题。在护理方面,要根据孩子的具体症状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对于腹胀的患儿,可适当进行腹部按摩,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