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即脊髓灰质炎,其能否治好与多种因素相关。早期积极治疗有一定恢复可能但难完全如初,急性期主要对症处理,康复治疗是促进功能恢复重要手段但效果因病情而异,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会影响效果,小儿麻痹症患儿需家长配合个性化康复训练、关注心理并定期复查。总体而言,早期轻症患儿有一定恢复可能,重症及年长儿等恢复效果相对较差且多遗留不同程度问题。
一、治疗手段及效果
1.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主要是对症处理,通过休息、物理治疗等缓解症状。例如卧床休息可减轻脊髓负担,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等有助于改善肌肉疼痛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这些措施主要是缓解当下不适,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导致的神经损伤。
对于出现呼吸肌麻痹等严重情况的患儿,需要进行呼吸支持,如使用呼吸机等,这能维持生命体征,但疾病造成的神经损伤已存在。
2.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促进患儿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通过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尽可能恢复部分肢体功能。不过,康复治疗的效果因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而异,轻度脊髓灰质炎患儿经过积极康复训练可能恢复较好的运动功能,但重度患儿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如肌肉萎缩、肢体畸形等。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早期规范的康复训练可以使约60%-70%的患儿在运动功能上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无法完全恢复到健康儿童水平。
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1.年龄
婴幼儿时期发病的患儿,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神经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病情严重,仍可能遗留较严重问题。而年长儿发病后,身体生长发育逐渐成熟,神经修复能力相对减弱,恢复难度相对较大。
2.病情严重程度
轻症小儿麻痹症患儿,神经损伤较轻,经过及时治疗和康复训练,恢复的可能性相对较大,有可能接近正常儿童的功能水平。而重症患儿,神经损伤广泛且严重,往往会遗留明显的肢体残疾,如下肢肌肉无力导致行走困难、脊柱侧弯等问题,恢复效果较差。
三、特殊人群(患儿)注意事项
小儿麻痹症患儿需要家长密切配合康复治疗。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注意训练强度适中,避免过度训练导致患儿疲劳和损伤加重。同时,要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由于肢体功能的障碍可能会对患儿的心理产生影响,如导致自卑等情绪,家长需要给予患儿心理支持,鼓励患儿积极面对康复训练,营造良好的家庭康复环境。并且要定期带患儿进行复查,评估康复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