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原因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感染性含颅内感染及颅外高热惊厥,非感染性有颅内疾病、颅外代谢紊乱、中毒等,治疗时先保持气道通畅、用药物控惊,再针对病因处理感染或非感染情况,还需考虑小儿年龄及病史等特殊人群因素。
一、小儿惊厥的原因
小儿惊厥的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
(一)感染性原因
1.颅内感染: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脑膜炎、脑炎等,病原体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惊厥。例如细菌性脑膜炎常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所致。
2.颅外感染:多见于高热惊厥,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多由上呼吸道感染等急性感染性疾病引起,体温骤升(多在38.5℃以上)时易发生,好发于6个月~5岁儿童,与该年龄段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不稳定有关。
(二)非感染性原因
1.颅内疾病:如癫痫(由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脑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脑积水、脑畸形等)、脑肿瘤等,可直接影响神经元正常功能引发惊厥。
2.颅外疾病:
代谢紊乱:常见于低血糖(多因小儿进食不足、糖原储备少等引起)、低血钙(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可导致)、低血镁、水电解质紊乱等,内环境失衡干扰神经细胞正常代谢引发惊厥。
中毒:如药物中毒(抗癫痫药突然停药等)、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毒物作用于神经系统导致惊厥发作。
二、小儿惊厥的治疗方式
(一)急救处理
1.保持气道通畅:将患儿侧卧,清除口腔分泌物、呕吐物等,防止窒息,必要时可使用吸痰器等设备。
2.控制惊厥:可选用地西泮等药物静脉注射来终止惊厥发作,需注意给药速度等规范操作以保障安全。
(二)病因治疗
1.感染性病因处理:若为颅内感染,根据病原体类型选用相应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颅外感染所致高热惊厥需积极控制感染,同时采取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药物降温等措施降低体温。
2.非感染性病因处理:对于代谢紊乱引起的惊厥,需及时纠正代谢异常,如补充葡萄糖纠正低血糖、补充钙剂纠正低血钙等;对于颅内疾病或中毒等情况,需针对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治疗脑肿瘤、清除毒物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小儿惊厥需充分考虑年龄因素,如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更不完善,在急救及治疗过程中需更加精细操作以避免对患儿造成额外损伤;同时要关注患儿病史,若有癫痫病史的患儿发生惊厥需格外注意与癫痫发作状态鉴别处理,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与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