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早期有出血与休克、感染情况,晚期可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创伤性关节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僵硬与肌肉萎缩,老年人需加强护理兼顾基础疾病评估康复,儿童要精准复位监测血运生长,青壮年重股骨头坏死监测及早期康复干预。
一、早期并发症
1.出血与休克:股骨颈骨折时骨折端周围血管损伤可引起局部出血,若出血量较大可导致失血性休克。骨折断端出血积聚还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影响血液循环。
2.感染:开放性股骨颈骨折或手术操作过程中若无菌操作不严格,易引发伤口感染,进一步可发展为骨髓炎等。此外,长期卧床患者还可能因肺部感染等继发感染,尤其是老年人或合并基础疾病者,感染风险更高。
二、晚期并发症
1.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颈骨折后,供应股骨头的主要血管(如旋股内、外侧动脉)易受损,导致股骨头血运障碍。研究显示,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约20%-40%可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尤其头下型骨折因血运破坏更严重,坏死发生率更高。随着时间推移,可出现股骨头塌陷、变形,进而影响髋关节功能。
2.创伤性关节炎:骨折端对位不良导致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使关节软骨损伤、退变,引起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尤其在负重时症状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后长期卧床,下肢活动减少,血流缓慢,加之创伤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若血栓脱落可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导致肺栓塞,严重时危及生命。老年人、肥胖、有基础血管疾病者更易发生。
4.关节僵硬与肌肉萎缩:骨折后长期固定制动,关节活动减少可导致关节僵硬,同时肌肉缺乏有效锻炼会出现废用性萎缩,影响肢体功能恢复,需后期通过康复训练逐步改善,但恢复周期较长。
三、特殊人群相关注意事项
老年人:本身常合并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股骨颈骨折后并发症风险更高。需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同时积极评估手术及康复方案,兼顾基础疾病控制与骨折治疗,早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康复锻炼以减少并发症。
儿童:儿童股骨颈骨折相对少见,多因高能量损伤所致,治疗不当易影响生长发育。需精准复位固定,密切监测股骨头血运及生长情况,早期鼓励安全的功能锻炼,避免因长期制动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问题。
青壮年: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后应重视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监测,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早期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如复位内固定等)以降低股骨头坏死风险,同时早期进行康复干预预防关节僵硬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