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观察体温及一般状况,包括不同年龄段正常体温范围、体温异常及一般状况异常的情况;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如散热处理、多喝水、物理降温;出现体温持续升高、伴随严重症状、特殊人群情况等要及时就医。
一、观察体温及一般状况
1.体温测量:使用体温计准确测量体温,密切关注体温变化情况。不同年龄段正常体温范围有所差异,儿童正常口腔温度为36.2~37.3℃,直肠温度为36.5~37.5℃,腋下温度为36~37℃;成人正常腋下温度一般在36~37℃。若体温在38.5℃以下,且孩子精神状态尚可、饮食睡眠无明显异常,可先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若体温达到或超过38.5℃,或孩子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止、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
2.一般状况观察:除体温外,还要观察孩子的面色、皮肤状态、有无皮疹等情况。有些防疫针接种后可能会出现轻微皮疹等表现,需留意与发烧的关联及变化。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散热处理:对于体温不是很高(38.5℃以下)的孩子,可适当减少衣物和被褥,利于散热。但要注意避免孩子直接吹冷风,尤其是冬季,可选择在温暖的室内环境下进行,根据室温合理调整,以孩子感觉舒适为宜。
2.多喝水:让孩子多喝温开水,既可以补充因发烧丢失的水分,又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毒素排出。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饮水量有所不同,一般婴幼儿每天需保证600~1000ml,学龄儿童每天1000~1500ml左右,可少量多次饮用。
3.物理降温:可采用温水擦浴的方式,用32~34℃的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左右,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目的。但要注意,若孩子接种部位有伤口,避免擦拭该部位;孩子寒战、发抖时不宜进行物理降温。
三、及时就医的情况
1.体温持续升高:经过非药物干预后,体温仍持续上升,超过38.5℃且持续不退,或者体温反复波动,需及时带孩子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如可能会进行血常规等检查以明确是否有感染等情况。
2.伴随严重症状:除发烧外,孩子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抽搐、呼吸困难、皮肤苍白或发紫等严重症状时,不管体温高低,都要立即送往医院救治,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3.特殊人群情况:对于婴儿(尤其3个月以下婴儿)出现发烧情况,由于婴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病情变化较快,一旦发现发烧需尽早就诊;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接种防疫针后出现发烧更要谨慎对待,需及时就医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