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与发热相关的惊厥性疾病主要发生于特定年龄段儿童由感染致体温骤升引发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致惊厥发作其机制与神经递质变化等相关临床表现为全身性发作等持续时间有长短之分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需依据病史等诊断并排除其他疾病处理需紧急保持气道通畅等优先物理降温特殊人群中6月龄以下婴儿出现需重视有病史儿童家庭需备设备监测体温并记录发作表现。
一、定义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与发热相关的惊厥性疾病,主要发生于6月龄至5岁儿童,多由上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致体温骤然升高(多≥38.5℃)引发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进而出现惊厥发作。
二、发病机制
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发热时体温快速上升可干扰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促使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异常同步放电,从而导致惊厥发作,其具体机制与体温升高引起的神经递质变化、离子通道功能改变等相关。
三、临床表现
1.发作形式:多为全身性发作,表现为四肢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伴有意识障碍,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口周发绀等情况。
2.持续时间:发作持续时间多较短,一般数秒至数分钟,少数可能出现惊厥持续状态(发作持续≥30分钟或反复发作且发作间期意识未恢复至发作前水平)。
四、分类
1.单纯性高热惊厥:多为全身性发作,持续时间短(一般≤15分钟),24小时内无复发,复发次数少,预后较好。
2.复杂性高热惊厥:发作形式可为局限性,持续时间长(≥15分钟),24小时内有复发,复发频繁,需警惕可能存在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等情况。
五、诊断要点
主要依据患儿病史(发热与惊厥发生的先后关系、既往惊厥史等)、典型临床表现,同时需排除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其他可引起惊厥的疾病,通常结合血常规、脑电图等检查辅助诊断。
六、处理原则
1.紧急处理:保持患儿气道通畅,防止窒息,将患儿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分泌物等。
2.退热措施: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如松开衣物、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避免低龄儿童滥用特定退热药物,以患儿舒适度为标准进行退热操作。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6月龄以下婴儿:该年龄段婴儿出现高热惊厥需高度重视,因其可能存在其他严重病因,如颅内感染等,应立即就医,详细评估病情。
2.有高热惊厥病史儿童:家庭需常备退热设备,如体温计、退热贴等,发热时密切监测体温,及时采取降温措施,避免体温快速上升诱发惊厥,同时记录惊厥发作的表现(如发作形式、持续时间等),就医时提供给医生以助准确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