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前膜是覆盖视网膜黄斑区表面由视网膜胶质细胞等增殖迁移形成的纤维增生膜可致视力下降等,病因有年龄相关及继发于眼内炎症等情况,症状有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检查靠眼底检查和OCT,治疗分观察随访和手术,老年人是高发人群需定期检且有基础病者要控基础病及综合考虑基础病对手术影响。
一、定义
黄斑前膜是覆盖在视网膜黄斑区表面的纤维增生膜,由视网膜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等增殖并迁移至黄斑区表面形成,可影响黄斑区正常功能,导致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表现。
二、病因
(一)年龄相关因素
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视网膜胶质细胞等易发生增殖,逐渐形成黄斑前膜,年龄越大发病风险相对越高。
(二)继发因素
可继发于眼内炎症(如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外伤、视网膜脱离术后等情况,这些因素可刺激视网膜细胞增殖,进而形成黄斑前膜。
三、症状表现
(一)视力下降
患者视力可逐渐下降,下降程度因黄斑前膜对视网膜牵拉程度及范围而异,轻者可能仅轻度视力减退,重者可明显影响日常视力活动。
(二)视物变形
表现为视物扭曲、变小或变大,例如看直线物体时感觉物体变弯曲等,这是由于黄斑前膜牵拉视网膜,导致视网膜成像异常所致。
四、检查方法
(一)眼底检查
通过眼底镜可观察黄斑区是否有异常膜样改变,能初步发现黄斑前膜的大致情况。
(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OCT是诊断黄斑前膜的重要检查手段,可清晰显示黄斑前膜的厚度、形态以及对视网膜的牵拉情况,能精准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五、治疗方式
(一)观察随访
对于无症状或轻度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且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可定期进行眼底及OCT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二)手术治疗
当患者视力明显下降(如视力低于0.5)、视物变形严重影响生活,或黄斑前膜牵拉导致黄斑水肿加重时,可考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通过手术剥除黄斑区的前膜,改善视力及视物变形等症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是黄斑前膜高发人群,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尤其是有基础眼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老年人,需积极控制基础病,以降低黄斑前膜的发病风险或延缓病情进展,若需手术,要充分评估身体整体状况,确保手术安全。
(二)有基础眼病患者
如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的患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病,规律治疗原发病,定期监测眼底,以便及时发现黄斑前膜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在治疗黄斑前膜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病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