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可通过详细记录饮食、生活环境变化及症状出现时间等识别过敏原,必要时借助检测明确,要避免接触食物、吸入性、接触性等过敏原,轻度过敏症状可局部冷敷或保持空气流通等缓解,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送医,症状较重或反复时由医生评估医疗干预,常用抗组胺药遵医嘱且优先非药物,明确过敏原可考虑脱敏治疗,婴幼儿添辅食循序渐进,过敏体质儿童需长期关注制定个性化方案,低龄儿童勿用成人抗过敏药要遵医嘱。
一、识别过敏原
儿童过敏常见过敏原包括食物(如牛奶、鸡蛋、花生、海鲜等)、吸入物(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接触物(某些材质的衣物、化妆品等)。可通过详细记录儿童饮食、生活环境变化及症状出现时间等,协助排查可能的过敏原,必要时借助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明确具体过敏原。
二、避免接触过敏原
1.食物过敏:明确对某种食物过敏后,严格回避该食物及含其成分的食品,家长需仔细阅读食品标签,防止误食。
2.吸入性过敏原:花粉季减少儿童户外活动,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防螨寝具等;对动物毛发过敏者避免饲养宠物。
3.接触性过敏原:选择纯棉材质衣物,避免接触已知会引起过敏的化学物质或特殊材质物品。
三、症状处理
1.轻度过敏症状:若儿童出现轻度皮肤瘙痒,可通过局部冷敷缓解不适,避免儿童搔抓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若为轻度呼吸道过敏表现(如打喷嚏、流涕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必要时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改善症状。
2.严重过敏反应:如儿童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喉头水肿等严重症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现场可让儿童采取舒适体位,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
四、医疗干预
当儿童过敏症状较重或反复出现时,需由医生评估后进行医疗干预。常用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需遵医嘱选择合适药物及剂型,注意低龄儿童用药禁忌),但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对于明确过敏原的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脱敏治疗等长期管理方式,尤其适用于持续性过敏原暴露相关的过敏情况,如尘螨过敏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食物过敏较为常见,添加辅食时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每种新食物少量引入并观察反应,若出现过敏症状及时暂停并就医。
2.过敏体质儿童:需长期关注生活环境中过敏原情况,定期复查,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过敏管理方案,注重日常护理细节,如保持皮肤清洁保湿、规律作息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用药禁忌:避免自行给低龄儿童使用成人抗过敏药物,严格按照医生建议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及用法,关注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