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外翻可通过大脚趾伸展锻炼、脚趾抓毛巾锻炼、脚趾分开锻炼、足部肌肉拉伸锻炼来改善,分别有相应动作要领及作用机制,不同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合适情况下进行锻炼以改善拇外翻状况。
一、大脚趾伸展锻炼
1.动作要领:坐在椅子上,将患侧脚平放在地面,用健侧手抓住大脚趾,缓慢地向身体方向牵拉,保持15-3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此锻炼可增加大脚趾的柔韧性,改善拇外翻导致的活动受限情况。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若出现拇外翻多与先天因素等有关,此锻炼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成年人则可根据自身耐受情况调整力度;男性和女性在进行时力度差异不大,主要依据自身脚部感受调整。
2.作用机制:通过持续的牵拉,可逐渐纠正大脚趾的位置偏移,缓解因拇外翻带来的肌肉紧张等问题,从肌肉骨骼的力学角度改善拇外翻状态。
二、脚趾抓毛巾锻炼
1.动作要领:准备一条毛巾,患侧脚踩在毛巾上,用脚趾抓住毛巾并缓慢提起,然后再放下,重复10-15次。该锻炼能增强脚趾的抓握力量,有助于改善拇外翻相关的脚趾功能。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站立工作的人群,此锻炼可缓解脚部疲劳并改善拇外翻;有病史的人群若拇外翻伴有其他脚部疾病,需在病情稳定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作用机制:利用脚趾抓毛巾的动作,强化脚趾的肌肉,改善脚趾的运动功能,从肌肉力量方面对拇外翻起到一定的辅助改善作用。
三、脚趾分开锻炼
1.动作要领: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在地面,用力将所有脚趾尽量向两侧分开,保持10-15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此锻炼可帮助改善脚趾的排列情况,对拇外翻有一定的纠正作用。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拇外翻可能与长期磨损等有关,该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男性和女性进行时需注意根据脚部实际情况调整力度,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
2.作用机制:通过让脚趾分开的动作,调整脚趾之间的力学关系,逐步改善拇外翻导致的脚趾异常排列状况。
四、足部肌肉拉伸锻炼
1.动作要领:站立位,患侧脚后跟抬起,用手抓住大脚趾向身体方向拉伸小腿后侧肌肉,保持15-30秒,然后换另一侧,重复10-15次。这种锻炼可以放松足部相关肌肉,缓解因拇外翻引起的肌肉紧张。对于生活方式较为sedentary的人群,如长时间坐着工作的人,此锻炼能改善脚部肌肉状态;有特殊病史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且伴有拇外翻的患者,需在血糖控制平稳等情况下进行,避免因脚部感觉异常等导致损伤。
2.作用机制:拉伸小腿后侧肌肉等足部相关肌肉,改善肌肉的紧张程度,从而调整足部的整体力学环境,对拇外翻的改善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