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的原因包括内分泌因素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高泌乳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子宫因素的宫腔操作损伤、子宫内膜结核,全身性因素的过度节食营养不良、长期精神压力大、慢性疾病如重度贫血、慢性肝病等,育龄期有宫腔操作史需警惕宫腔粘连,青春期过度节食易致营养不良性月经量少要合理膳食,围绝经期需排查卵巢功能衰退等内分泌改变。
一、内分泌因素
1.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异常升高,影响卵泡正常发育与排卵,致使子宫内膜生长受限,从而出现月经量少。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存在月经量少的表现,其内分泌紊乱导致卵泡发育障碍进而影响月经出血量。
高泌乳素血症:泌乳素水平升高会抑制排卵,干扰正常的激素调节,使得子宫内膜增生不足,引发月经量少。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及激素分泌平衡,进而影响月经;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机体代谢亢进,也可能对月经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月经量减少。
二、子宫因素
1.宫腔操作损伤
人工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引起子宫内膜粘连,使得子宫内膜变薄,宫腔容积减小,从而出现月经量少。比如多次人工流产的女性,发生宫腔粘连进而月经量少的风险相对较高。
子宫内膜结核:结核杆菌感染破坏子宫内膜,造成子宫内膜破坏、纤维化,影响其正常的增生与脱落,导致月经量少。
三、全身性因素
1.营养与生活方式
过度节食、营养不良:机体脂肪含量过低时,会影响雌激素的合成,而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生长至关重要,雌激素不足则会使子宫内膜增生欠佳,引发月经量少。例如长期节食减肥的女性易出现此类情况。
长期精神压力大、紧张:精神因素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下丘脑-垂体的功能,进而干扰卵巢功能,导致月经失调,出现月经量少。
2.慢性疾病影响
重度贫血:机体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会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及组织器官的供氧,进而影响激素的合成与代谢,导致月经量少。
慢性肝病:肝脏是激素代谢的重要器官,肝病会影响雌激素等激素的代谢过程,从而干扰月经,引起月经量少。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期女性:有宫腔操作史者需警惕宫腔粘连导致的月经量少,若出现月经量短时间内明显减少,应及时就医排查宫腔情况。
青春期女性:过度节食易引发营养不良性月经量少,需注意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维持正常的内分泌功能。
围绝经期女性:此阶段内分泌变化较大,若出现月经量少,需排查是否与卵巢功能衰退等内分泌改变相关,必要时进行相关激素水平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