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诊断通过询问受伤经过、体格检查、X线等明确,治疗分保守(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用长腿石膏托等固定并康复训练)与手术(移位明显等需手术及相应内固定),康复早期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锻炼,中期逐步增加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训练,后期强化力量等训练,儿童骨折需谨慎处理骨骺相关,老年人关注骨质疏松及并发症等。
一、诊断评估
通过详细询问受伤经过明确受伤机制,体格检查观察髌骨区域有无肿胀、压痛、畸形等表现,结合X线检查初步确定骨折部位与移位情况,必要时行CT及三维重建精准评估骨折细节,如骨折线走向、关节面平整程度等。
二、治疗方式
(一)保守治疗
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髌骨骨折,采用长腿石膏托或支具将膝关节固定于伸直位,固定时长通常为4~6周,期间定期复查X线监测骨折愈合状况,康复阶段同步开展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以预防肌肉萎缩,儿童患者因骨骼发育特性,训练需轻柔,老年人则需关注骨质疏松对康复的影响。
(二)手术治疗
对于骨折移位明显、关节面不平整等情况需行手术干预,手术方式包括克氏针张力带固定、钢丝环扎固定等内固定术,术后依据恢复进程逐步开展康复训练,儿童手术需选择对骨骺影响小的术式,老年人术后康复要兼顾抗骨质疏松及平衡训练以防跌倒。
三、康复阶段
1.早期康复(术后或固定后1~2周)
术后或固定后即刻开展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每次收缩持续5~10秒、放松10秒,反复进行,每日3~4组、每组10~15次,同时配合踝关节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儿童康复训练需遵循生长发育规律,避免过度用力;老年人训练强度要适中,防止加重骨质疏松。
2.中期康复(术后或固定后2~6周)
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增加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训练,可借助康复治疗师辅助或CPM机辅助锻炼,活动范围从0°~90°起始并渐次扩大,儿童与老年人康复进度需缓慢调整,契合各自身体状况。
3.后期康复(术后或固定后6周以上)
强化股四头肌、腘绳肌等力量训练,开展靠墙静蹲、直腿抬高训练等,逐步恢复膝关节负重与行走功能,儿童康复关注骨骼发育对力量恢复的影响,老年人需着重平衡训练以降低跌倒风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髌骨骨折
儿童髌骨骨折多为骨骺损伤,治疗时需谨慎,保守治疗需密切监测骨骺发育,手术应选择对骨骺影响小的术式,康复训练严格遵循儿童生长发育节奏,避免阻碍骨骼正常生长。
2.老年人髌骨骨折
老年人常伴骨质疏松等基础病症,骨折愈合相对缓慢,治疗中除关注骨折复位固定外,需重视抗骨质疏松治疗,康复训练循序渐进,加强营养支持,积极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