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血行播散引发好发脊柱等部位有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表现及全身结核中毒症状通过影像学实验室检查诊断抗结核药物治疗遵循原则手术需在其基础上进行儿童老年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骨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入骨或关节所引发的破坏性病变,多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结核病灶通过血行播散而来,其中以继发于肺结核较为常见。
二、病因
主要病因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该菌可通过血行途径传播至骨或关节部位,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便容易引发感染发病。
三、好发部位
好发部位具有一定倾向性,脊柱为最为常见的好发部位,其次可见于膝关节、髋关节、肘关节等部位。
四、临床表现
(一)局部表现
局部可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病变部位可能会形成脓肿、窦道等。例如脊柱结核时,患者可能出现脊柱畸形、脊柱活动受限等表现。
(二)全身表现
全身可伴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儿童患者可能因长期慢性消耗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
五、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早期可无明显特异性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见骨质破坏、骨质疏松等改变。
2.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骨质破坏的细节、周围软组织情况等。
3.MRI检查:对早期骨髓炎、软组织病变等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更早发现病变。
(二)实验室检查
血沉可增快,结核菌素试验等有助于辅助判断是否存在结核感染,但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六、治疗原则
(一)抗结核药物治疗
采用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常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但具体用药需依据患者病情由专业医生制定方案。
(二)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有明显脓肿形成、骨质破坏严重影响功能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如病灶清除术等,但手术需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骨结核患者需特别关注生长发育情况,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药物对儿童生长的影响,且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基础上的合适治疗方案,避免因不合理用药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二)老年患者
老年骨结核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其全身状况,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同时关注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等,以提高治疗耐受性。
(三)免疫力低下人群
如患有艾滋病等免疫力低下疾病的患者发生骨结核时,治疗难度相对较大,需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