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荨麻疹是儿科常见由过敏原引发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致局限性水肿反应,病因包括食物、吸入、感染、药物因素,临床表现有皮肤出现大小不等伴明显瘙痒易消退反复发作的风团及可能的全身症状,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治疗分非药物干预(避已知过敏原、保皮肤清洁)和药物用抗组胺药,预防需观察接触史、合理饮食、增强体质、环境清洁,特殊人群注意儿童用药谨慎及严重表现速送医。
一、定义
儿童过敏性荨麻疹是由过敏原引发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导致的局限性水肿反应,是儿科常见的皮肤疾病。
二、病因
1.食物因素:鱼虾、蟹、蛋类、坚果等食物中的蛋白成分可作为过敏原诱发儿童发病。2.吸入因素: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吸入物接触后易引发过敏反应。3.感染因素:病毒(如感冒病毒)、细菌(如链球菌感染)等感染可成为诱因。4.药物因素:某些抗生素(如青霉素)、解热镇痛药等药物可引起过敏性荨麻疹。
三、临床表现
1.皮肤表现: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伴明显瘙痒,风团形态多样,数小时内可消退,不留痕迹,但易反复发作。2.全身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腹痛、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伴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表现。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儿接触史、发病诱因及病程等。2.体格检查:观察皮肤风团等典型皮疹表现。3.辅助检查: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检测常见过敏原,或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辅助明确过敏原。
五、治疗
1.非药物干预:-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停止食用可疑致敏食物、保持居住环境清洁以减少吸入性过敏原接触。-保持皮肤清洁,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皮肤以防皮肤破损继发感染。2.药物治疗: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仅提及药物名称),此类药物可缓解瘙痒等症状,需根据儿童年龄等情况合理选择,但应避免低龄儿童不恰当使用。
六、预防
1.观察接触史:家长需留意儿童日常接触的食物、环境等,及时发现可能的过敏原并规避。2.合理饮食:保证儿童饮食均衡,避免过早添加易过敏食物,尤其是低龄儿童。3.增强体质:鼓励儿童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但需注意避免在过敏原浓度高的时段外出。4.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室内环境,勤洗晒床单被褥,减少尘螨等吸入性过敏原滋生。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体质敏感,用药需格外谨慎。应避免滥用可能致敏的药物,若出现过敏性荨麻疹相关症状,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严重表现,应立即送医。同时,家长要细致呵护患儿皮肤,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保障儿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