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改善不良姿势、物理治疗(牵引、按摩推拿、热敷)、运动疗法(颈部保健操);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无效且有严重神经、脊髓压迫症状的情况,手术方式有前路、后路等,需根据病情由医生判断。
一、非手术治疗
1.改善不良姿势: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人群,均需注意避免长时间低头,如长时间看手机、伏案工作等。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每工作1小时左右应起身活动颈部,做颈部伸展动作,这有助于缓解颈部肌肉疲劳,防止颈椎病进一步发展。对于儿童,要避免长期弯腰驼背看书、写字等不良姿势,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因为不良姿势会增加颈椎的压力,影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
2.物理治疗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颈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等结构的压迫。适用于大部分颈椎病患者,但对于严重颈椎椎管狭窄等情况需谨慎。不同年龄人群牵引重量等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一般来说,成人牵引重量可从3-5kg开始逐渐增加,但儿童不建议采用牵引治疗,因其颈椎发育尚未成熟,牵引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按摩推拿:专业的按摩推拿可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按摩时要注意力度和部位,对于老年人,若有骨质疏松等情况,按摩力度不宜过大,避免造成骨折等损伤;对于患有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不适合进行推拿按摩,以免加重脊髓损伤。
热敷:利用温热作用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可以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进行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不同人群热敷时需注意温度,避免烫伤,如糖尿病患者因感觉神经可能受损,对温度感知不敏感,热敷时要特别注意温度控制。
3.运动疗法
颈部保健操:包括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等动作,每天可进行数次,每次每个动作重复10-15次。不同年龄人群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调整动作幅度和频率,例如老年人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儿童则要在正确指导下进行简单的颈部运动。运动疗法有助于增强颈部肌肉力量,维持颈椎稳定性。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当非手术治疗无效,且出现严重神经、脊髓压迫症状,如进行性肢体无力、麻木、行走不稳甚至大小便失禁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预后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评估全身状况;儿童患颈椎病相对较少,若需手术则更要谨慎评估手术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2.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前路手术、后路手术等。前路手术主要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等解除前方压迫;后路手术多是扩大椎管容积等解除对脊髓等结构的压迫。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由专业医生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