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荨麻疹是皮肤出现风团样皮疹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且病程时发时止,病因涵盖食物、感染、药物、环境、自身免疫等因素,临床表现有皮肤风团及伴随症状,诊断依据典型表现结合皮肤点刺试验等,治疗原则包括非药物干预找避免致敏原等和药物用抗组胺药,特殊人群需关注用药安全、记录接触史饮食、安抚心理及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一、定义
儿童荨麻疹是一种以皮肤出现风团样皮疹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皮肤疾病,属于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表现为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导致局限性水肿反应,病程中时发时止。
二、病因
1.食物因素: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食物中的过敏原可引发儿童荨麻疹,多见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
2.感染因素:病毒(如感冒病毒、EB病毒等)、细菌(如链球菌等)、寄生虫(如蛔虫等)感染可作为诱因,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导致发病。
3.药物因素:某些抗生素(如青霉素等)、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等)可通过免疫机制引起儿童荨麻疹。
4.环境因素: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环境中的变应原接触儿童皮肤或被吸入后,可诱发过敏反应引发荨麻疹。
5.自身免疫因素:少数儿童因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也可导致荨麻疹发生。
三、临床表现
1.皮肤表现: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形态多样,可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颜色可呈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常突然出现,数小时内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新的风团可陆续出现,此起彼伏。
2.伴随症状:部分患儿可伴有瘙痒,因瘙痒可出现烦躁、哭闹等表现,若累及呼吸道黏膜,可能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累及消化道黏膜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表现。
四、诊断
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如皮肤出现特征性风团及消退表现。必要时可结合皮肤点刺试验,检测患儿对常见过敏原的反应;或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协助明确过敏状态,但需综合患儿病史、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五、治疗原则
1.非药物干预:首先应积极寻找并避免接触可疑致敏原,如明确食物过敏则避免食用相关食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2.药物治疗:优先选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需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合理选择药物,但应避免低龄儿童滥用可能存在风险的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特别关注用药安全性,避免使用可能诱发过敏的药物,家长应详细记录患儿发病前的接触史、饮食等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诱因。同时,关注患儿心理状态,因瘙痒可能影响患儿睡眠及日常活动,家长需给予心理安抚,营造舒适的康复环境,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儿童在患病期间的护理安全与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