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分热性与无热惊厥,热性多与感染相关常见于6月至5岁体温骤升时发,无热与感染无关由癫痫、代谢紊乱、神经系统疾病等致,表现为患儿突发意识丧失、抽搐等,紧急处理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就医,不同年龄有特点护理要注意安全防护等,需及时识别处理重视热性惊厥且排查无热惊厥病因。
一、定义与分类
小儿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不自主收缩并伴意识障碍的现象。依据有无发热分为两类:
1.热性惊厥:多与感染相关,常见于6个月~5岁儿童,常于体温骤升(多>38.5℃)时发生,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类型,多为良性自限性过程。
2.无热惊厥:与感染无关,常见病因包括癫痫、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血钙等)、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感染、颅脑畸形等)。
二、常见病因
1.热性惊厥:多由上呼吸道感染等急性感染性疾病引起,体温急剧升高时诱发,病原体常见为病毒等。
2.无热惊厥
癫痫:遗传因素、脑部损伤等可致癫痫发作,表现为反复无热惊厥。
代谢紊乱:低血糖时血糖水平<2.2mmol/L可引发惊厥,低血钙时血清钙<1.75mmol/L也可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惊厥。
神经系统疾病:颅内感染(如脑炎、脑膜炎)、颅脑畸形(如先天性脑积水、脑发育不全)等可引发无热惊厥。
三、临床表现
患儿突发意识丧失,双眼上翻或凝视、斜视,牙关紧闭,面部及四肢肌肉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可伴口唇发绀、口吐白沫等,持续时间不等,短则数秒至数分钟,长则可反复发作甚至呈惊厥持续状态。不同年龄小儿惊厥表现有差异,婴儿期可能出现凝视、眨眼、面肌抽动等不典型表现,需仔细识别。
四、紧急处理原则
1.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窒息。
2.及时就医:尽快送往医院明确惊厥病因,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相应处理。对于热性惊厥,需监测体温,及时采取退热措施;对于无热惊厥,需排查病因并针对性治疗。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婴儿期和幼儿期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惊厥,且婴儿无热惊厥需尤其警惕代谢紊乱、颅脑畸形等问题;年长儿无热惊厥需重点排查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
2.护理方面:小儿惊厥发作时要注意安全防护,避免患儿受伤,如移开周围尖锐物品等;日常需密切观察患儿体温、精神状态等,有发热时及时监测体温并采取退热措施,预防热性惊厥再次发生。
六、科学应对要点
明确小儿惊厥需及时识别并处理,热性惊厥虽多为良性,但仍需重视,无热惊厥需深入排查病因。在处理过程中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患儿健康为核心,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同时关注不同年龄小儿特点,针对性采取措施保障患儿安全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