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为儿科常见疾病系病原体侵袭鼻咽喉引发炎症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病毒超九成且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小儿免疫不完善细菌多继发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年长儿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婴幼儿症状更重有拒食呕吐腹泻等不同部位受累表现各异,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鉴别诊断,治疗有非药物干预病因治疗对症治疗,预防需增强体质避免接触传染源保持室内通风,特殊人群婴幼儿病情变化快家长需密切观察并遵儿科用药规范确保安全。
一、定义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系病原体侵袭鼻、咽、喉部引发的炎症,多由病毒(超90%为鼻病毒、流感病毒等)或细菌(多为继发)感染所致,不同年龄段小儿表现有差异。
二、病因
1.病毒因素:多种病毒可引发,如鼻病毒易致普通感冒,流感病毒可致流感样上感,病毒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受侵袭。2.细菌因素:多为继发,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乘虚而入,常继发于病毒感染后。
三、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年长儿多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体温可呈低热至高热;婴幼儿症状更重,除上述表现外,可出现拒食、呕吐、腹泻,部分可因高热出现惊厥。2.不同部位受累表现:累及鼻部时以鼻塞、流涕为主;累及咽部时咽痛明显,检查可见咽部充血;累及喉部时可出现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等。
四、诊断
1.临床表现:依据发热、呼吸道局部症状及全身表现初步判断。2.实验室检查:病毒感染时血常规示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可升高。3.鉴别诊断:需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早期等鉴别,通过流行病学史、特异性检查等区分。
五、治疗原则
1.非药物干预:保证患儿充足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发热时可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2.病因治疗:病毒感染一般对症处理,细菌感染时根据情况选用抗生素,但需严格把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3.对症治疗:发热时除物理降温,若需药物退热需谨慎选择适合小儿的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降温为主,遵循儿科用药安全原则。
六、预防
1.增强体质:鼓励小儿适当运动,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以提高机体抵抗力。2.避免接触传染源:在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避免带小儿去人员密集场所,接触患儿后要洗手等。3.室内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病情变化快,家长需密切观察小儿体温、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若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婴幼儿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进行护理和治疗,体现人文关怀,确保小儿安全度过上呼吸道感染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