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动脉阻塞是视网膜中央动脉或其分支阻塞致急性缺血,中老年人且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易患;视网膜静脉阻塞因静脉回流受阻,多见于40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男性略高;急性视神经炎是视神经急性炎症,各年龄段可发病,青壮年多见,有自身免疫病或感染史者风险高;玻璃体积血由视网膜血管破裂等引起,糖尿病患者及眼部外伤者易患;急性青光眼因眼内压急剧升高致视力下降,40岁以上人群易患,女性略高,有家族史等人群风险高。
一、视网膜动脉阻塞
1.发病机制:视网膜动脉阻塞是导致突然失明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是视网膜中央动脉或其分支发生阻塞,使得视网膜急性缺血。多因动脉硬化、动脉壁损伤、血栓形成等因素引起,例如患者本身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动脉阻塞。
2.人群特点: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发生,尤其是本身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男性和女性在发病率上无明显绝对差异,但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风险更高。
二、视网膜静脉阻塞
1.发病机制:视网膜静脉阻塞是视网膜静脉回流受阻,可由静脉管壁改变、血液成分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多种因素导致。比如血液黏稠度增加、静脉血管壁受损等情况,会使静脉内血流缓慢、淤滞,最终引发阻塞,导致视网膜出血、水肿等,影响视力。
2.人群特点:多见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升高。
三、急性视神经炎
1.发病机制:急性视神经炎是视神经的急性炎症性病变,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感染等因素有关。例如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视神经,导致视神经发炎,影响视觉信号的传导,从而引起视力突然下降甚至失明。
2.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青壮年,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有一定的发病差异,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或近期有感染史的人群风险较高。
四、玻璃体积血
1.发病机制:玻璃体积血可由视网膜血管破裂、新生血管形成等原因引起。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新生血管容易破裂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腔,遮挡光线,导致突然失明。另外,眼部外伤也可直接引起玻璃体积血。
2.人群特点:糖尿病患者、眼部外伤者等易发生,糖尿病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人,有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者风险更高,眼部外伤者则无特定年龄、性别限制,但外伤史是关键因素。
五、急性青光眼
1.发病机制:急性青光眼是由于眼内压急剧升高引起的。房水排出受阻,导致眼内压突然升高,压迫视神经,若不及时处理,会在短时间内造成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常见诱因有情绪激动、暗室停留过久等。
2.人群特点: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女性发病率相对略高,有青光眼家族史、远视眼等人群风险较高,情绪波动大、长时间在暗环境中停留的人群也易诱发急性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