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鳞状上皮内瘤变分为低级别与高级别,发病主要因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及相关因素,多数无症状,部分有阴道异常出血等表现,诊断靠宫颈细胞学、HPV检测及阴道镜活检,治疗上LSIL可观察或电切,HSIL用锥切,妊娠期、老年、免疫低下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分类
子宫鳞状上皮内瘤变(squamousintraepitheliallesion,SIL)是与子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squamousintraepitheliallesion,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squamousintraepitheliallesion,HSIL)。LSIL多与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相关,部分可自然消退;HSIL常与高危型HPV(如HPV16、18型)持续感染相关,具有进展为浸润癌的潜能。
二、发病因素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主要发病因素,尤其是HPV16、18型等。此外,性行为过早、多个性伴侣、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吸烟等也会增加发病风险。
三、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出现阴道异常出血(如性交后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白带增多且伴有异味等。若病情进展为浸润癌,可能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排液(如水样、米汤样或血性)等表现。
四、诊断方法
1.宫颈细胞学检查:如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可初步筛查宫颈上皮细胞异常。
2.HPV检测:检测是否存在高危型HPV感染,若高危型HPV阳性,需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
3.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阴道镜下观察宫颈病变部位,取可疑组织行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确诊子宫鳞状上皮内瘤变的金标准。
五、治疗方式
1.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若患者免疫功能正常且病变无进展,可选择观察随访,定期复查宫颈细胞学及HPV;若病变持续存在或进展,可考虑行宫颈电切术等治疗。
2.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多采用宫颈锥切术(如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冷刀锥切术),切除病变组织以阻断其向浸润癌发展。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妊娠期患者:需结合孕周、病情严重程度综合评估。若为HSIL,孕早期可密切观察,孕中晚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适当延迟手术;孕晚期发现病变者,可待分娩后再行处理,同时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老年患者:需充分评估整体健康状况,如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治疗时需权衡手术风险与获益,可选择创伤相对较小的治疗方式,并加强术后康复护理。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需在控制基础疾病、提升免疫功能的前提下制定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情及不良反应,必要时调整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