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惊厥是儿童因体温急剧升高引发的惊厥,分单纯性(多全身性发作、持续短等)与复杂性(发作形式可局限、持续长等),临床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等,病因主要是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及可能的遗传因素,诊断依据病史、典型表现并排除其他致惊厥疾病,处理先侧卧保气道通畅、物理降温送医,儿童需密切关注体温、有高热惊厥史者家庭常备退热药物,有家族史儿童要加强体温监测及告知家族病史以便医生评估诊疗。
一、定义
高烧惊厥是儿童时期因体温急剧升高(通常体温≥38.5℃)引发的惊厥现象,是儿科常见急症,多发生于6个月至5岁儿童,与该年龄段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高热刺激易致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关。
二、分类
(一)单纯性高热惊厥
多为全身性发作,持续时间短(通常≤15分钟),发作后恢复快,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预后较好,约有30%~40%患儿会复发,但随年龄增长多不再发作。
(二)复杂性高热惊厥
发作形式可为局限性,持续时间长(≥15分钟),易反复或呈癫痫持续状态,部分患儿可能发展为癫痫,需进一步评估神经系统情况。
三、临床表现
患儿突发意识丧失,双眼上翻或凝视、斜视,四肢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可伴有口唇发绀、口吐白沫等,发作时间一般较短,缓解后精神状态多可恢复,但部分患儿可能有短暂嗜睡等表现。
四、病因
主要是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高热时易引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惊厥发作。此外,遗传因素可能在部分患儿中起作用,有家族高热惊厥史的儿童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五、诊断
主要依据患儿病史(高热伴随惊厥发作)、典型临床表现,同时需排除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其他可致惊厥的疾病,通常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时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脑电图等)辅助诊断。
六、处理原则
(一)紧急处理
首先将患儿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窒息;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可通过松解衣物、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进行物理降温,同时尽快送医进一步处理。
(二)后续就医
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检查及治疗,如控制体温、查找高热原因并针对性处理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群体
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体温变化,尤其是6个月至5岁高发年龄段,当儿童出现发热时应及时采取合理降温措施,如体温快速上升至38.5℃及以上时需警惕惊厥发作,一旦发生惊厥要保持冷静,正确处理(如侧卧、保持气道通畅等)并尽快就医。同时,对于有高热惊厥史的儿童,家庭应常备退热药物,在发热初期及时使用以预防惊厥再次发生,但需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不当用药。
(二)有家族高热惊厥史儿童
此类儿童属于高危人群,家长更应加强体温监测及护理,发热时更早采取干预措施,就医时需向医生详细告知家族病史,以便医生综合评估病情并制定合理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