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看手机等电子屏幕可能增加视网膜脱落风险,其症状有眼前闪光感、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预防需控制看电子设备时间、保持良好用眼姿势、定期眼部检查,怀疑视网膜脱落要立即就医,医生通过检查确诊,采用手术等方式治疗,就医时患者要如实告知情况,儿童和老年患者就医需配合及关注特殊情况。
1.视网膜脱落与看手机的关联
长时间看手机等电子屏幕可能增加视网膜脱落风险。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使眼睛处于紧张状态,导致眼内压力变化、眼部血液循环改变等。例如,有研究发现,每天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的人群,视网膜脱落的发生率相对高于用眼习惯相对健康的人群。这是因为持续的近距离注视使眼球调节肌肉持续收缩,眼内房水流动等生理过程受影响,进而可能对视网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影响有所不同,青少年正处于眼睛发育阶段,长时间看手机对其视网膜发育潜在威胁更大;老年人本身视网膜等眼部组织有一定退变,长期看手机会进一步加速视网膜病变相关风险。
2.视网膜脱落的症状表现
视网膜脱落常见症状包括眼前闪光感,这是因为视网膜受到牵拉等刺激时可能出现异常放电;视野缺损,患者会感觉到眼前有黑影遮挡,且黑影范围可能逐渐扩大;视力下降,这是比较明显的症状,若不及时处理,视力下降会进行性加重。不同人群症状可能有差异,儿童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更难早期发现,家长需多关注孩子用眼情况,若发现孩子经常揉眼、视物不清等要及时就医;老年人可能本身视力有一定退化,对视力下降的察觉相对不敏感,更要留意异常的闪光感和视野变化。
3.视网膜脱落的预防措施
控制看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时间是重要预防措施。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就休息眼睛,比如每看手机30-40分钟,就休息10-15分钟,可以向远处眺望、做眼保健操等。保持良好的用眼姿势也很关键,看手机时保持合适的距离,一般建议距离眼睛30厘米以上。对于有近视等基础眼病的人群,更要严格控制用眼时间,因为近视患者本身视网膜相对脆弱,长时间看手机会增加视网膜脱落风险。此外,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也必不可少,尤其是有家族视网膜脱落病史、高度近视等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部全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视网膜的微小病变并及时干预。
4.视网膜脱落的就医处理
一旦怀疑视网膜脱落,应立即前往眼科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眼部检查,如眼底镜检查、眼部B超等明确诊断。对于视网膜脱落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等方式。手术的目的是复位视网膜,恢复其正常功能。不同的视网膜脱落情况可能需要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割术等。在就医过程中,患者要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用眼习惯、病史等情况,以便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安抚孩子情绪,让孩子能够更好地接受治疗;对于老年患者,要关注其身体整体状况,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需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