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厌食症是指儿童较长时间段内出现食欲减退或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且可对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的病症,病因包括喂养不当致胃肠功能紊乱、心理因素致心理抵触、疾病影响致生理功能干扰,临床表现为进食量少于同龄儿童伴消瘦等,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并通过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鉴别需区分继发性厌食,治疗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包括调整饮食结构、营造轻松进餐环境,特殊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相应物质,温馨提示家长密切关注儿童心理状态、监测生长指标,持续不改善或伴其他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病变。
一、定义
儿童厌食症是指儿童在较长时间段内出现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常见病症,多见于1~6岁儿童,可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二、病因
1.喂养不当:长期过量摄入高热量零食、饮食无规律等,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发厌食。例如,频繁给儿童食用糖果、薯片等零食,会使儿童正餐时食欲降低。
2.心理因素:家庭环境紧张、过度强迫进食、更换照料者等,可能使儿童产生心理抵触,进而出现厌食。比如,家长在进餐时过度催促、指责儿童进食,易让儿童对进食产生抗拒情绪。
3.疾病影响:某些器质性疾病可引起厌食,如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微量元素缺乏(如缺锌等),这些情况会干扰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食欲下降。
三、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进食量显著少于同龄正常儿童,可能伴随消瘦、精神不振、面色欠佳等表现,长期厌食还可能出现身高、体重增长缓慢,影响生长发育。
四、诊断标准
需结合儿童病史、临床表现,并通过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来诊断。常见检查包括血常规以排查贫血,微量元素检测以判断是否存在缺锌等情况,必要时还可进行消化道超声等检查排除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
五、鉴别诊断
需与因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厌食相区分。例如,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厌食通常伴有腹痛、呕吐等消化系统相关症状,内分泌疾病引起的厌食常伴随相应内分泌紊乱的其他表现,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专项辅助检查可进行鉴别。
六、治疗原则
1.非药物干预为主
调整饮食结构:提供规律、多样且易消化的食物,保证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如适量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蛋白(鸡蛋、瘦肉等)。
营造轻松进餐环境:避免在进餐时过度催促、指责儿童,让儿童在愉悦氛围中进食,鼓励儿童自主进食,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
2.特殊情况处理:若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等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相应物质,但需避免盲目使用药物,尤其要注意低龄儿童应慎用可能影响其正常发育的药物。
七、温馨提示
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心理状态,避免给儿童过度施压进食。定期监测儿童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若儿童厌食情况持续不改善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持续腹痛、呕吐、精神萎靡等),应及时带儿童就医排查器质性病变,以保障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