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烧是指体温超出正常生理范围,常见原因有感染性的病毒、细菌引发的相关疾病及非感染性的中暑、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体温监测常用腋下等部位,非药物干预有适当调整衣物、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温水擦浴,需就医情况为体温严重异常或伴随严重症状,婴儿发烧需特关注精神状态尽快就医且禁滥用成人退烧药。
一、儿童发烧的定义
儿童发烧是指儿童体温超出正常生理范围,正常口腔温度为36.2~37.3℃,直肠温度为36.5~37.8℃,腋下温度为36~37℃,当体温超过上述对应部位正常范围上限时即判定为发烧。
二、儿童发烧的常见原因
(一)感染性因素
病毒感染是儿童发烧的常见原因,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可引发呼吸道感染进而导致发烧;细菌感染也较为常见,像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链球菌导致的化脓性扁桃体炎等均会使儿童出现发烧症状。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中暑可因儿童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而引发体温升高;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也会导致儿童出现反复发烧的情况;另外,某些非感染性炎症等也可能引起儿童发烧。
三、儿童体温监测要点
(一)测量部位及正常范围
口腔测量:正常范围为36.2~37.3℃,但儿童因配合度差等因素,一般较少采用口腔测温。
直肠测量:正常范围是36.5~37.8℃,此方法测得的体温较准确,但操作需谨慎。
腋下测量:正常范围为36~37℃,是较为常用且相对安全的测量方式,测量时需将腋窝擦干,体温计夹紧。
四、儿童发烧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适当调整衣物
根据环境温度适当增减儿童衣物,若儿童发烧时体感燥热,可适当减少衣物,以利于散热;若环境寒冷,可适当增添衣物,但不宜过厚,避免影响散热。
(二)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鼓励儿童多饮用温水,以补充因发烧导致的水分丢失,防止脱水,同时有助于通过水分蒸发辅助散热。
(三)温水擦浴
用32~34℃的温水擦拭儿童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但需注意避开胸前区、腹部等敏感部位。
五、儿童发烧需就医的情况
(一)体温严重异常
当儿童体温超过40℃时,属于高热危象,需及时就医;若儿童持续高烧不退,体温在38.5℃以上且经非药物干预后长时间无明显下降趋势,也应就医。
(二)伴随严重症状
若儿童发烧时伴随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反复抽搐等症状,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立即就医,因为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存在严重的感染或其他严重疾病。
六、特殊人群(婴儿)发烧的注意事项
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体温变化更为敏感。婴儿发烧时需特别关注,若婴儿出现发烧情况,应及时测量体温并观察精神状态等。由于婴儿病情变化较快,一旦发现婴儿发烧,应尽快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同时在就医途中可适当采取简单的散热措施,但要注意避免婴儿受凉。此外,婴儿发烧时严禁自行滥用成人退烧药,因为婴儿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不当用药可能会对婴儿造成严重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