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患者年老后运动功能进一步减退,骨骼肌肉系统关节畸形进展、肌肉萎缩加重,心肺功能受呼吸功能受限、心脏负担变化影响,生活质量下降且易现心理健康问题,应注重康复护理及家人社会给予关心支持以维持较好状态。
一、运动功能方面
小儿麻痹症患者老了后运动功能可能会进一步减退。小儿麻痹症主要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无力、萎缩和肢体畸形。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退化、关节僵硬等问题会逐渐凸显。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肢体活动受限加重,行走困难加剧,甚至需要长期依赖轮椅或助行器。这是因为患病后长期的肌肉失衡和肢体异常使用,使得关节和肌肉在衰老过程中退化更快,年龄越大,运动功能受损的表现越明显。
二、骨骼肌肉系统相关问题
1.关节畸形进展:小儿麻痹症导致的肢体畸形在老年时可能会加重。由于幼年时期肌肉无力等问题未得到良好纠正,关节长期处于不正常的位置,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情况会使畸形更为显著,进一步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和外观。比如脊柱可能因肌肉不平衡出现更严重的侧弯等畸形,影响身体的平衡和呼吸功能。
2.肌肉萎缩加重:患病肌肉的萎缩情况会随年龄增长而加剧。原本小儿麻痹症就造成部分肌肉萎缩,随着年龄增加,身体代谢减缓,肌肉流失速度加快,肌肉力量会进一步下降,导致患者自理能力下降,如穿衣、洗漱等日常活动都可能受到影响。
三、心肺功能影响
1.呼吸功能受限:若小儿麻痹症影响了呼吸相关肌肉,老年时呼吸功能会更差。例如,胸部肌肉受累导致肺活量下降,呼吸肌力量减弱,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反复肺部感染等情况。因为呼吸肌长期功能不良,在衰老过程中无法很好地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使得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受限,增加了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
2.心脏负担变化:长期运动功能受限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到一定影响。由于活动量减少,心脏的代偿能力在老年时可能不如常人,更容易出现心功能减退相关问题,如活动后心悸、气促等症状比正常人更明显。这是因为身体长期处于相对低代谢状态,心脏的锻炼不足,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的储备功能下降。
四、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
1.生活质量下降:运动功能、骨骼肌肉、心肺等多方面的问题都会综合影响老年小儿麻痹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诸多不便,如出行困难、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等,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需要更多的外界帮助,从而使整体生活质量降低。
2.心理健康问题:长期受疾病困扰,老年患者可能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等。由于身体功能的逐渐衰退,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担忧以及生活便利性的下降,容易导致心理上的负面情绪。例如,因行动不便无法参与以往喜欢的活动,会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对于小儿麻痹症老年患者,应注重日常的康复护理,如适度的康复锻炼以维持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保持良好的呼吸功能锻炼等,同时家人和社会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尽可能维持较好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