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炎与结膜炎解剖部位不同,前者病变在角膜,后者在结膜;病因上角膜炎多由感染、外伤、自身免疫病引起,结膜炎有感染、过敏、理化刺激等诱因;症状方面角膜炎有明显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结膜炎主要是眼部异物感等且视力影响轻;体征上角膜炎可见角膜混浊等及睫状充血,结膜炎是结膜充血且病变局限;治疗角膜炎要积极控感染促角膜修复,结膜炎针对病因局部用药为主。
一、解剖部位差异
角膜炎病变部位为角膜,角膜是眼球前部透明的膜状结构,位于眼球最前端,直接与外界接触;结膜炎病变部位是结膜,结膜是覆盖在眼睑内面和眼球表面的一层黏膜组织,分为睑结膜、球结膜等部分,不涉及角膜的透明结构部分。
二、病因区别
角膜炎:多由感染因素引起,如细菌(常见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等)、真菌等病原体感染角膜,外伤(如角膜异物、眼部机械性损伤等)也可导致角膜炎,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角膜病变)也可引发角膜炎,自身免疫紊乱会攻击角膜组织引发炎症。
结膜炎:感染因素包括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毒(如腺病毒等)、衣原体等感染结膜,过敏因素是常见病因之一,例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可引起过敏性结膜炎,理化刺激也是诱因,像烟雾、化学性物质(如酸碱物质溅入眼内)等刺激结膜可导致结膜炎发生。
三、症状表现不同
角膜炎:患者主要症状有明显的眼痛,因角膜上神经丰富,炎症刺激会引起剧烈眼痛,还伴有畏光(见到光线后眼部不适加重)、流泪,由于角膜混浊影响光线折射,可出现视力下降,病情严重时视力下降明显。
结膜炎:主要症状为眼部异物感、烧灼感、瘙痒感,结膜囊内可有分泌物,常见分泌物性质因病因不同而异,如细菌性结膜炎多为脓性分泌物,病毒性结膜炎多为水样或黏液性分泌物,一般视力不受明显影响或影响较轻。
四、体征表现差异
角膜炎:眼部检查可见角膜存在混浊、溃疡等病灶,可伴有睫状充血,即角膜周围深层血管充血,呈现出明显的暗红色充血表现。
结膜炎:眼部检查可见结膜充血,是浅层血管充血,呈现出鲜红色充血表现,结膜囊内可有分泌物,病变主要局限在结膜组织,角膜通常不受累或受累轻微。
五、治疗原则区别
角膜炎:治疗需积极控制感染,根据病原体类型选用相应的抗菌、抗病毒或抗真菌药物,同时要促进角膜修复,由于角膜一旦出现严重病变如溃疡穿孔等会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所以治疗过程中要重视控制感染和保护角膜功能,对于儿童患者,角膜炎若未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影响视力发育,需尽早规范处理;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发生角膜炎时,需在控制血糖基础上治疗眼部感染,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病原体繁殖,会加重病情。
结膜炎:治疗主要针对病因,若是感染性结膜炎选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抗菌或抗病毒药物)局部用药,过敏性结膜炎则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并使用抗过敏药物,局部用药为主,一般预后相对较好,儿童过敏性结膜炎常见时,要帮助患儿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以减少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