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蚊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飞蚊症与年龄增长致玻璃体退行性改变及不良用眼习惯有关;病理性飞蚊症可由眼部疾病如视网膜裂孔、脱离、葡萄膜炎、玻璃体出血引起,也可由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导致。
一、生理性飞蚊症的原因
(一)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玻璃体发生退行性改变,原本呈凝胶状的玻璃体逐渐液化,出现细小的混浊物,从而导致飞蚊症。一般35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增加,这种玻璃体的生理性变化更为常见。例如,在40-50岁左右,约有30%的人会开始出现玻璃体液化相关的飞蚊症表现。
(二)用眼习惯因素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不良用眼习惯可能会加速玻璃体的退变。比如,每天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屏幕,眼睛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会使眼球内的代谢加快,玻璃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增加飞蚊症出现的概率。
二、病理性飞蚊症的原因
(一)眼部疾病因素
1.视网膜裂孔:当视网膜出现裂孔时,液化的玻璃体可能会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刺激视网膜,从而产生飞蚊症的症状。这种情况在高度近视患者中较为常见,因为高度近视会使眼球前后径变长,视网膜变得相对薄弱,更容易出现裂孔。研究表明,高度近视患者发生视网膜裂孔的风险比正常视力人群高5-10倍。
2.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前期可能会出现飞蚊症,同时还可能伴有闪光感、视野缺损等症状。视网膜脱离是由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其原因可能与视网膜裂孔、玻璃体牵拉等有关。例如,眼部受到外伤后,可能会引发视网膜脱离,进而出现飞蚊症。
3.葡萄膜炎:葡萄膜炎会导致眼内炎症细胞和炎性渗出物增多,这些物质漂浮在玻璃体中,从而表现为飞蚊症。葡萄膜炎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感染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且女性和男性发病无明显差异,但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可能相对略高一些。
4.玻璃体出血:眼内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腔,会引起飞蚊症。常见的引起玻璃体出血的原因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容易导致视网膜病变,进而引起玻璃体出血;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则是由于视网膜静脉回流受阻,血管破裂出血。
(二)全身性疾病因素
1.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稳定,会导致眼底血管的压力变化,可能引起眼底血管的病变,如眼底动脉硬化、出血等,进而影响玻璃体,出现飞蚊症。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眼底血管也会受到累及,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出现眼底病变包括飞蚊症相关表现的比例明显升高。
2.糖尿病:糖尿病可引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会导致玻璃体出血等情况,从而出现飞蚊症。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代谢紊乱,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的微血管,使得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增加、闭塞等,随着病情发展,容易出现玻璃体混浊,表现为飞蚊症。一般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风险较高,出现飞蚊症等眼部表现的概率也相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