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骨折指骨折后易再移位、复位后难保持对位、外固定难以维持正常位置从而影响愈合的骨折类型,其成因包括暴力大、骨折部位特殊或软组织损伤重等。不稳定骨折类型有斜形、螺旋形、粉碎性骨折,以及一段骨骺分离、骺板骨折、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骨折等。此类骨折易致愈合延迟、畸形或不愈合,通常需手术内固定等积极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骨骼生长快,治疗需保护骨骺和骺板,关注疼痛;老年人骨质疏松,治疗应考虑身体状况和合并症,加强营养和康复训练;孕妇治疗需保护胎儿安全,注意药物和手术风险,加强营养和休息。
一、不稳定骨折的定义及特点
不稳定骨折是指骨折后易发生再移位,或复位后不易保持良好对位,仅靠外固定难以维持正常位置,从而影响骨折愈合的骨折类型。这类骨折通常由于暴力作用较大、骨折部位特殊或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等原因导致。
二、属于不稳定骨折的类型
1.斜形骨折:骨折线呈斜形,与骨干纵轴呈一定角度。由于骨折线不垂直于骨干,骨折端容易发生旋转或侧方移位,属于不稳定骨折。
2.螺旋形骨折:骨折线呈螺旋状,多因扭转暴力所致。这种骨折类型骨折端之间容易发生相对旋转,难以保持稳定,因此也属于不稳定骨折。
3.粉碎性骨折:骨折块数超过两块,骨折端之间缺乏有效连接,容易发生移位,是不稳定骨折的一种。
4.一段骨骺分离:在儿童,骨骺与干骺端之间为软骨连接,较薄弱。当发生暴力时,骨骺可发生与干骺端的完全或不完全分离,由于骨骺的血液供应丰富,但连接处相对薄弱,易发生移位,属于不稳定骨折。
5.骺板骨折:骺板是儿童长骨生长的重要区域,当发生骨折时,由于骺板的特殊结构和血液供应,骨折端容易发生移位,影响骨骼生长,因此也属于不稳定骨折。
6.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骨折:如开放性骨折、火器伤骨折等,由于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骨折端失去周围软组织的保护和支持,容易发生移位和感染,同样属于不稳定骨折。
三、不稳定骨折的影响及治疗原则
不稳定骨折由于骨折端容易发生移位,可能导致骨折愈合延迟、畸形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因此,对于不稳定骨折,通常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内固定等,以恢复骨折端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骨骼生长迅速,骨骺和骺板尚未完全骨化,容易发生不稳定骨折。在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保护骨骺和骺板,避免影响骨骼生长。同时,儿童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差,治疗过程中应关注其疼痛情况,及时给予镇痛治疗。
2.老年人:老年人骨质疏松严重,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不稳定骨折。在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合并症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老年人恢复能力较差,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3.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发生不稳定骨折时,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保护胎儿安全。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和手术风险等因素。同时,孕妇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应加强营养支持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