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烧伤现场要迅速脱离热源,用15-20℃流动凉水持续冲洗创面10-30分钟后用清洁干燥纱布等覆盖创面,及时送医评估烧伤面积、深度等严重程度,头面部烧伤要注意呼吸道通畅,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等警惕休克,后续依烧伤深度面积等进行创面处理、全身支持治疗并预防并发症,护理时要小心、轻柔操作,安抚小儿情绪,观察精神、体温、创面等异常,严格遵医嘱复诊及遵循相关指导。
一、现场急救与初步处理
1.迅速脱离热源:若小儿衣物着火,应立即让小儿卧倒就地打滚灭火,或用厚的衣物覆盖灭火,同时迅速脱去着火或被热液浸渍的衣物,若衣物与创面粘连紧密,不可强行撕扯,可用剪刀剪开未粘连部分后取下。
2.冷却创面:用流动的凉水(水温以15~20℃为宜)持续冲洗创面10~30分钟,可有效减轻热力对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并缓解疼痛,需注意避免水温过低导致小儿不适或局部血管过度收缩影响血液循环。
3.保护创面:用清洁、干燥的纱布、无菌敷料等轻柔覆盖创面,避免创面被污染,防止细菌感染等情况发生。
二、及时就医评估
1.评估烧伤严重程度:需尽快送患儿至医院,医生会根据烧伤面积(可按中国九分法估算小儿体表面积,头部面积=9+(12-年龄),双下肢面积=46-(12-年龄)等)、深度(分为Ⅰ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Ⅰ度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局部轻度红肿、无水疱;浅Ⅱ度伤及表皮生发层、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水疱;深Ⅱ度伤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仍残留部分网状层;Ⅲ度烧伤全层皮肤受伤,甚至累及皮下组织、肌肉等,创面无水疱、呈蜡白或焦黑)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处理特殊情况:对于头面部烧伤的小儿,要尤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肿胀的软组织阻塞气道;若小儿烧伤后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等表现,需警惕休克发生,医生会进行相应的补液等抗休克治疗。
三、后续医疗处理原则
1.创面处理:根据烧伤深度和面积等情况,医生会采取不同的创面处理措施,如浅Ⅱ度创面一般可采用保守治疗,保持创面清洁,外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等;深Ⅱ度及Ⅲ度创面可能需要进行清创、植皮等手术治疗。
2.全身支持治疗:小儿烧伤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需要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以促进创面愈合和机体恢复,比如通过静脉补液补充水分、电解质及营养物质等。
3.预防并发症:密切关注小儿烧伤后可能出现的感染、肺炎、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如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呼吸道护理、注意胃肠黏膜保护等。
四、特殊人群(小儿)护理注意事项
小儿皮肤薄嫩,烧伤后恢复能力及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在护理过程中要格外小心。要保持创面敷料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新生组织;要安抚小儿情绪,减少其哭闹等增加创面张力的行为;同时要注意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体温、创面变化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另外,小儿烧伤后家长要严格遵医嘱,按时带小儿进行复诊,遵循医生关于创面护理、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指导,促进小儿烧伤后更好地恢复,最大程度减少瘢痕形成等不良预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