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童性早熟是女孩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或10岁前月经来潮的异常状况,分中枢性真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启动)、外周性假性(外周性腺等病变致性激素升高无GnRH脉冲分泌)、部分性不完全性(仅单纯乳房早发育等、轴未真正启动可自行缓解)三类,中枢性有身高快速增长等表现,外周性依病因表现各异,部分性仅单纯乳房轻度发育,诊断靠性激素测定、骨龄片、B超,治疗分非药物干预(部分性无进展者密切观察等)和药物治疗(中枢性用类似物抑制,外周性针对病因),预防要注意饮食(避免含激素食品等)、生活习惯(保证睡眠等)、环境因素(避免接触含激素物品),需关注低龄儿童生长发育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定义
女儿童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如乳房发育)或10岁前月经来潮的异常性发育状况,涉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激活或外周因素导致的性激素异常升高。
二、病因分类
1.中枢性(真性)性早熟: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启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脉冲分泌增加,导致性腺发育和功能成熟,占性早熟的80%~90%,多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相关。
2.外周性(假性)性早熟:由外周性腺或肾上腺病变、外源性雌激素摄入等导致性激素升高,但无GnRH脉冲性分泌,如卵巢囊肿、肾上腺皮质增生等引起。
3.部分性(不完全性)性早熟:仅表现为单纯乳房早发育等单一第二性征提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未真正启动,常可自行缓解。
三、临床表现
中枢性性早熟:除乳房发育外,可见身高快速增长、骨龄超前,随病情进展可出现阴毛、腋毛生长,月经来潮等,最终可能影响成年身高。
外周性性早熟:依病因不同表现各异,如卵巢囊肿者可触及腹部包块,肾上腺疾病者可能有毛发增多、皮肤色素沉着等。
部分性性早熟:多仅表现为乳房轻度发育,无其他第二性征进展及身高加速等。
四、诊断检查
1.性激素水平测定:检测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等,中枢性性早熟者GnRH激发试验显示促性腺激素呈青春期模式升高。
2.骨龄片:评估骨龄与实际年龄差异,判断骨骼发育超前程度。
3.B超检查:中枢性性早熟可见卵巢容积增大、卵泡发育;外周性性早熟可发现卵巢囊肿、肾上腺肿物等。
五、治疗原则
1.非药物干预优先:对于部分性性早熟且无进展趋势者,密切观察;合理安排儿童生活,保证充足睡眠(每日10~12小时),避免接触含激素的化妆品、食品等。
2.药物治疗:中枢性性早熟可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如曲普瑞林等)抑制性腺发育;外周性性早熟需针对病因治疗,如卵巢囊肿手术等。
六、预防要点
饮食方面:避免儿童食用含激素的反季节蔬果、油炸食品等,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的食物。
生活习惯:保证儿童充足睡眠,减少电子设备过度使用,鼓励适度运动(如跳绳、游泳等)。
环境因素:避免儿童接触含激素的化妆品、成人药物等,家长应妥善保管相关物品。
七、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女儿童性早熟,需特别关注低龄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家长应定期监测儿童第二性征发育及身高增长情况,遵循医生建议进行相关检查与干预,以保障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