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骨髓炎是化脓性骨髓炎特殊类型,由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发,病变累及骨髓腔等结构,具炎症反应等病理表现,局部有疼痛肿胀等,全身有感染中毒症状,实验室检查炎症指标升高等,影像学早期X线可能无异常后有骨质破坏等,综合临床表现等诊断,治疗分抗感染、支持及手术,儿童需避影响骨骼发育药物等,免疫力低下人群要控血糖等。
一、定义及基本特征
强直性骨髓炎是一种骨髓的炎症性疾病,属于化脓性骨髓炎的特殊类型,主要由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发,病变累及骨髓腔、骨皮质及骨膜等结构,具有炎症反应、骨质破坏等病理表现,临床以局部疼痛、肿胀、发热等为主要表现,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等异常改变。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原体感染: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细菌经血行播散、直接蔓延等途径侵入骨髓引起感染,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原体易在骨髓内定植繁殖,引发炎症反应。例如,血源性感染时,细菌随血液循环到达骨髓部位,在局部增殖导致骨髓炎症。
2.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者(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局部皮肤有破损导致细菌易侵入者等相对更易罹患该病,儿童由于骨骼血运丰富等特点,也可能成为易感人群,但需注意儿童用药的特殊性及安全性。
三、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病变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可能升高,随着病情进展,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加剧,严重时可形成窦道,有脓性分泌物排出。
2.全身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儿童患者可能因病情影响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情况。
四、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炎症指标升高,血液细菌培养可能检出致病菌。
2.影像学检查:X线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发病数周后可见骨质破坏、骨膜反应;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骨质破坏范围及周围软组织情况;MRI对早期骨髓炎诊断价值较高,可发现骨髓内异常信号及软组织炎症改变。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局部及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炎症指标升高、细菌培养阳性)及影像学检查(骨质破坏等异常)综合诊断。
2.鉴别诊断:需与尤文肉瘤等骨肿瘤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骨骼等情况相鉴别,通过影像学特征、病理检查等手段进行区分。
六、治疗原则
1.抗感染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是关键。
2.支持治疗:对于发热等全身症状明显者,需进行退热、补液等支持治疗,保证患者营养状况,儿童患者要特别注重营养补充以促进康复。
3.手术治疗:当出现骨脓肿形成、窦道经久不愈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清创等操作,儿童患者手术需充分评估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选择抗感染药物时需避免影响骨骼发育的药物,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减少对骨骼生长的不良影响,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抚和心理支持。
2.免疫力低下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在抗感染治疗基础上,要加强血糖监测与管理,以促进感染控制,同时注意预防交叉感染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