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蚊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飞蚊症与年龄增长致玻璃体退变、用眼习惯不良有关;病理性飞蚊症可因眼部疾病(如视网膜裂孔或脱离、葡萄膜炎、玻璃体出血)和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引发,不同原因飞蚊症需不同处理,生理性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要合理用眼,病理性需针对原发疾病治疗,特殊人群如高度近视者要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糖预防眼部并发症。
一、生理性飞蚊症的原因
(一)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内的玻璃体发生变化是生理性飞蚊症的常见原因。人在出生时,玻璃体呈凝胶状,随着年龄增加,玻璃体逐渐发生液化,出现凝缩、混浊等改变,从而产生飞蚊症相关的症状。例如,40岁以上的人群中,生理性飞蚊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自然的生理退变导致。
(二)用眼习惯因素
长时间用眼、过度疲劳等用眼习惯也可能引发生理性飞蚊症。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等,会使眼睛处于紧张状态,加速眼部的疲劳,进而可能促使玻璃体的退变加快,增加飞蚊症出现的几率。比如,长期每天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工作的人群,相比用眼较为规律的人群,更易出现飞蚊症相关表现。
二、病理性飞蚊症的原因
(一)眼部疾病因素
1.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出现裂孔时,玻璃体的液体可能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导致视网膜脱离,同时也会引起飞蚊症的症状。这种情况常见于高度近视患者,高度近视会使眼球前后径变长,视网膜变薄,更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等病变。据相关研究,高度近视患者发生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的风险比正常视力人群高得多,而这些眼部病变往往会伴随飞蚊症的出现。
2.葡萄膜炎:葡萄膜炎是眼内炎症,炎症会导致眼内的细胞等成分进入玻璃体,引起玻璃体混浊,从而出现飞蚊症。不同类型的葡萄膜炎都可能伴随飞蚊症症状,比如感染性葡萄膜炎和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炎症的刺激会破坏眼内的正常结构和生理状态,使得玻璃体出现异常混浊。
3.玻璃体出血:眼内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腔,会引起飞蚊症。例如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容易发生视网膜出血,血液流入玻璃体就会造成飞蚊症。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出现玻璃体出血进而导致飞蚊症的比例相对较高,且病情可能会逐渐加重。
(二)全身疾病因素
1.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眼部的血管病变,影响眼部的血液供应和代谢,进而引起玻璃体等眼部结构的异常,出现飞蚊症。长期高血压会使眼底血管受到损伤,影响眼内的正常生理环境,增加飞蚊症发生的可能性。
2.糖尿病:如前所述,糖尿病可引起视网膜病变,进而导致玻璃体出血等情况,引发飞蚊症。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会损害视网膜的微血管,使得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后就会出现飞蚊症的表现,而且病情往往较为复杂,需要密切关注眼部情况。
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飞蚊症,需要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如果是生理性飞蚊症,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要注意合理用眼;如果是病理性飞蚊症,则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对于特殊人群,比如高度近视患者,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视网膜病变等问题;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预防眼部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