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外翻可通过拉伸、肌力、步态调整锻炼来改善。拉伸锻炼包括大拇趾向外拉伸、足底筋膜拉伸;肌力锻炼有大拇趾内收肌锻炼、足内在肌锻炼;步态调整锻炼包含赤脚行走锻炼、正常步态模拟锻炼,不同人群锻炼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拇外翻拉伸锻炼
1.大拇趾向外拉伸:坐在椅子上,患侧腿伸直,将一条毛巾绕过大拇趾,然后用手向外侧缓慢牵拉大拇趾,保持15-30秒,重复3-5次。此锻炼可增加大拇趾外侧的柔韧性,对于轻度拇外翻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因为长期的不良姿势或受力不均可能导致拇外翻,通过拉伸可以改善局部的肌肉和韧带状态。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成年人可根据自身耐受程度调整拉力大小,儿童由于骨骼发育尚未完全,一般不建议进行此类过度的牵拉锻炼,除非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2.足底筋膜拉伸:双脚脚跟贴地,脚趾向上抬起,然后用手轻轻下压前脚掌,使足底筋膜得到拉伸,保持15-30秒,重复3-5次。足底筋膜与拇外翻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因为足底筋膜张力异常可能影响足部的生物力学结构,进而导致拇外翻。对于有扁平足等足部结构异常的人群,这种拉伸锻炼可能更有必要,能帮助调整足底筋膜的状态,维持足部正常的力学平衡,但如果是患有严重足部疾病的人群,如足底筋膜炎急性发作期,则不宜进行此类锻炼,需先就医治疗。
二、拇外翻肌力锻炼
1.大拇趾内收肌锻炼:坐在椅子上,患侧脚踩在地面,用力将大拇趾向内侧用力内收,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通过锻炼大拇趾内收肌,可以增强其力量,帮助纠正拇外翻的趋势。对于长期穿高跟鞋等不良鞋履导致拇外翻的人群,加强内收肌力量有助于改善足部的受力情况。女性由于长期穿高跟鞋的比例相对较高,更应注重此类肌力锻炼,但在锻炼时要注意逐渐增加力度,避免过度用力造成肌肉拉伤。
2.足内在肌锻炼:可以进行脚趾抓毛巾的动作,将毛巾平铺在地上,患侧脚的脚趾用力抓住毛巾并提起,重复10-15次。足内在肌对于维持足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很重要,锻炼足内在肌有助于稳定足部关节,对拇外翻的改善有帮助。对于有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在进行足内在肌锻炼时要注意观察足部皮肤情况,如果存在足部感觉减退等并发症,要避免过度用力造成足部损伤,应在医生评估后进行适当的锻炼。
三、步态调整锻炼
1.赤脚行走锻炼:选择在沙滩、草地等柔软地面上赤脚行走,每次行走10-15分钟。赤脚行走可以让足部的肌肉、韧带得到更自然的锻炼,有助于改善足部的感知和力学功能。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在沙滩等安全环境下赤脚行走可以促进足部正常发育,但要注意环境安全;成年人通过赤脚行走能调整步态,缓解拇外翻相关的足部不适,但如果足部有伤口等情况则不宜进行。
2.正常步态模拟锻炼:在平地上缓慢行走,注意保持身体直立,骨盆平稳,步伐适中,尽量让足跟先着地,然后脚掌慢慢滚动到脚趾,模仿正常的步态行走。通过调整步态可以改善足部的受力分布,减轻拇外翻部位的压力。对于长期存在不良步态的人群,如走路内八或外八的人,进行正常步态模拟锻炼有助于纠正步态问题,从而对拇外翻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改善作用。有膝关节疾病等病史的人群在进行步态调整锻炼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因步态调整不当加重膝关节的负担,最好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