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可引发出血性休克(因盆腔血管损伤)、尿道损伤(男性后尿道、女性前尿道易受损)、膀胱损伤(前环骨折易刺破腹膜外膀胱)、直肠损伤(严重骨折合并开放伤或移位可累及)、神经损伤(腰骶神经丛及坐骨神经可受影响)、脂肪栓塞综合征(骨髓脂肪滴入血致微血管阻塞)、感染(开放性易感染闭合性长期卧床易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制动致血流缓慢易形成)、内脏损伤(可累及肝脾等实质器官),老年患者并发症风险高需加强护理,儿童患者修复能力不同处理谨慎,女性患者损伤风险不同产后需考虑生育等,基础疾病患者感染风险高需控血糖。
一、出血性休克
骨盆骨折常因盆腔内丰富的血管网络损伤引发大量出血,尤其是骨盆环骨折合并髂内血管损伤时,可导致严重失血性休克。例如,高能量暴力所致的骨盆骨折,髂内动脉及其分支损伤概率较高,血液快速流失会迅速危及生命,这与骨折部位血管分布紧密相关,年轻患者因暴力外伤更易出现大血管损伤情况。
二、尿道损伤
男性: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上下支骨折移位时,易损伤后尿道,因男性尿道膜部穿过尿生殖膈,骨盆骨折的剪力作用易致其损伤。
女性:可能损伤前尿道,与女性骨盆解剖结构中尿道位置相对靠前有关,骨折端移位可直接波及前尿道。
三、膀胱损伤
骨盆前环骨折时,骨折断端可能刺破腹膜外膀胱,因膀胱位于骨盆前方,骨折端移位易刺破膀胱壁,引发尿液外渗等情况。
四、直肠损伤
严重骨盆骨折若合并开放性损伤或骨折端直接移位,可累及直肠,尤其在骨盆骨折合并会阴部撕裂时,直肠位于骨盆后方,骨折移位可能刺破直肠,导致直肠内容物污染周围组织。
五、神经损伤
腰骶神经丛损伤:腰骶神经丛位于骨盆后方,骨折移位可压迫或牵拉神经,影响下肢感觉与运动功能。
坐骨神经损伤:坐骨神经经坐骨大孔出骨盆,骨盆骨折可能导致其损伤,不同部位骨折累及神经的具体表现因神经受压或损伤部位而异。
六、脂肪栓塞综合征
骨盆骨折后骨髓内脂肪滴进入血液循环,可阻塞肺、脑等微血管,引发脂肪栓塞综合征,多见于长骨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时,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表现,与骨髓脂肪释放及血管栓塞机制相关。
七、感染
开放性骨盆骨折:伤口直接与外界相通,易发生细菌感染。
闭合性骨折:长期卧床患者易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因创伤后机体抵抗力下降且制动,利于细菌滋生繁殖。
八、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盆骨折后长期制动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尤其在下肢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时,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与制动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
九、内脏损伤
除膀胱、直肠外,还可能累及腹腔内脏器,如肝、脾等实质器官破裂,系骨盆骨折暴力传导至腹腔所致,需通过影像学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骨质疏脆,骨盆骨折后并发症风险更高,更易出现感染、深静脉血栓等,需加强护理,如定期翻身、下肢功能锻炼等以降低风险。
儿童患者:骨骼发育未成熟,神经血管损伤修复能力与成人不同,处理时需更谨慎,密切关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女性患者:骨盆结构特殊,尿道、阴道邻近,损伤风险不同,产后骨盆骨折恢复需考虑生育等因素,注意盆底功能维护。
基础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感染风险更高,需严格控制血糖,预防感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