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外翻手术可能出现感染、神经损伤、拇内翻、关节僵硬、复发等后遗症。感染因消毒不严格或护理不当引发,表现为红、肿、热、痛等,可致手术失败等;神经损伤因操作不当累及神经,致感觉异常等;拇内翻多因手术操作等,致拇指向内倾斜影响外观和行走;关节僵硬因未规范康复锻炼,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复发与手术方式及术后足部受力有关,致症状再次出现需再次干预。
发生情况:手术部位若消毒不严格或患者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引发感染。一般而言,无菌操作不规范是主要诱因,例如手术室环境未达标准、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因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感染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老年人若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感染风险也会增加。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生活方式中不注意手术部位清洁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感染情况。有足部既往感染病史的患者,再次手术时感染风险会显著升高。
表现及影响:感染会出现手术部位红、肿、热、痛,严重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感染若未得到及时控制,可能导致手术失败,影响拇外翻矫正效果,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骨髓炎等。
神经损伤
发生情况:在拇外翻手术中,由于解剖结构复杂,可能会损伤周围神经。比如在分离组织、截骨等操作时,若操作不当就可能累及腓浅神经等。对于有足部解剖结构变异病史的患者,神经损伤的风险会增加。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的神经相对娇嫩,更容易受到损伤;老年人因神经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变,也会增加神经损伤的可能性。
表现及影响:神经损伤后可能出现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等。如果是重要神经损伤,可能会影响足部的感觉功能,导致患者对足部的感知出现障碍,进而影响行走等日常活动,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拇内翻
发生情况:这是拇外翻手术较为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多与手术操作有关,如截骨位置不准确、矫形过度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发生概率无显著差异,但有足部畸形严重病史的患者,拇内翻发生风险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中术后过早负重等也可能增加拇内翻的发生风险。
表现及影响:表现为拇指向内倾斜,影响足部外观和行走功能。拇内翻会使患者足部受力异常,可能导致行走疼痛等问题,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
关节僵硬
发生情况:术后患者如果没有按照医生要求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就容易出现关节僵硬。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不进行规范康复锻炼也会出现;老年人本身关节活动度相对较差,若康复锻炼不及时或不充分,关节僵硬的发生率会增高。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缺乏康复锻炼意识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关节僵硬。
表现及影响:表现为足部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影响足部的正常功能,如影响患者的行走、站立等活动都会受到限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复发
发生情况:拇外翻有一定的复发概率,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患者术后的足部受力情况等有关。如果手术矫正不彻底,或者患者术后又恢复了不良的足部受力习惯,如长期穿高跟鞋等,都可能导致拇外翻复发。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复发概率无绝对差异,但有不良足部受力习惯病史的患者复发风险较高。
表现及影响:复发后拇外翻的症状会再次出现,如拇指又出现向外偏斜等情况,需要再次考虑手术等干预措施,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