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分保守与手术,保守有卧床休息(适用于轻度无严重并发症者,需正确体位、防并发症)、支具固定(适用于压缩轻者,定期复查、调松紧)、药物辅助(用抗炎药止痛,骨质疏松者用抗骨质疏松药需评估);手术有微创的经皮椎体成形术(适用于疼痛明显保守无效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恢复部分高度)及开放手术(用于骨折块移位等情况);特殊人群中儿童多保守需关注脊柱发育,老年重骨质疏松及全身状况评估,妊娠期倾向保守并监测母婴安全。
一、保守治疗
1.卧床休息:适用于轻度椎体压缩性骨折且无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一般需严格卧床6~8周,卧床期间保持正确体位(如仰卧位时可在膝下垫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侧卧位时需保持脊柱直线),避免脊柱扭曲,同时进行轴线翻身以预防褥疮等并发症。对于老年人、长期卧床者需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如定时翻身、拍背、进行下肢活动等。
2.支具固定:可使用胸腰椎支具固定,帮助维持脊柱稳定性,限制脊柱活动,适用于压缩程度较轻的患者。佩戴支具期间需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一般佩戴时间约3个月左右,佩戴时需注意调整合适的松紧度,确保固定效果又不影响呼吸等生理功能。
3.药物辅助: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对于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在医生评估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类等,以减少再次骨折风险,但需充分考虑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及药物禁忌证,例如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可能不适合使用某些双膦酸盐类药物。
二、手术治疗
1.微创治疗: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适用于疼痛明显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尤其是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通过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缓解疼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相较于PVP,可在注入骨水泥前通过球囊扩张恢复部分椎体高度,进一步改善疼痛及脊柱畸形情况,同样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等情况。
2.开放手术:对于骨折块明显移位、伴有神经损伤症状或合并其他脊柱损伤的患者,可能需行开放手术,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该手术可恢复脊柱正常序列和稳定性,但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需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手术耐受能力,尤其要考虑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对手术的影响。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椎体压缩性骨折:儿童骨折多为青枝骨折或轻度压缩,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卧床休息结合支具固定。需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脊柱生长发育,因为儿童骨骼仍在发育,不当处理可能影响脊柱生长,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了解骨折复位及脊柱发育状况。
2.老年患者: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常见,治疗时除关注骨折本身外,需重视骨质疏松的治疗以预防再次骨折。同时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选择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评估全身状况,权衡手术与保守治疗的风险收益,例如心肺功能差的老年患者可能更倾向于保守治疗。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椎体压缩性骨折较少见,若发生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尽量避免对胎儿有影响的治疗措施,多倾向于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和适当支具固定,同时需密切监测胎儿情况,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