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袋发黑由多种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年龄增长致眼周生理功能减退、睡眠不足使血液循环不畅、用眼过度致眼周肌肉紧张及血液循环受影响;病理性因素有肾脏疾病致水液代谢障碍、心血管疾病致血液循环异常、内分泌失调致代谢受影响;其他因素包含遗传使眼周皮下血管易显现、紫外线照射致眼周皮肤老化及色素沉着
一、生理性因素
(一)年龄相关
随着年龄增长,眼周皮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逐渐流失,皮肤变薄、松弛,眶隔脂肪膨出,同时眼周血液循环减缓,代谢废物堆积,容易导致眼袋发黑。例如,30岁以后人群眼周皮肤的生理变化会使眼袋发黑的情况相对更易出现,这是因为年龄增长使得眼部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逐渐减退。
(二)睡眠不足
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眼周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血液瘀滞,从而出现眼袋发黑的现象。无论是年轻人因熬夜工作、学习,还是老年人因睡眠质量下降等情况,睡眠不足都可能引发眼袋发黑。一般来说,连续1-2天睡眠严重不足就可能观察到眼周皮肤色泽改变,长期慢性睡眠不足则会使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三)用眼过度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过度用眼等会使眼周肌肉紧张,眼部疲劳,进而影响眼周血液循环,导致眼袋发黑。例如,每天长时间面对电脑工作的人群,由于用眼过度,眼周血液循环受影响,眼袋发黑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一般连续用眼2-3小时后,若未得到适当休息,就可能开始出现眼周血液循环不畅的迹象,长期如此则易导致眼袋发黑。
二、病理性因素
(一)肾脏疾病
肾脏功能受损时,身体的水液代谢出现障碍,水分潴留可能会反映在眼周,导致眼袋发黑。例如慢性肾炎患者,由于肾脏滤过功能下降,水钠潴留,眼周组织水肿,同时可能伴有血液循环异常,从而出现眼袋发黑的表现。肾脏疾病引起眼袋发黑通常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如尿量改变、下肢水肿等,通过肾功能检查等可以辅助诊断。
(二)心血管疾病
某些心血管疾病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眼周血液供应及回流异常,进而出现眼袋发黑。例如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泵血功能减弱,体循环淤血,眼周血液循环受阻,可能出现眼袋发黑。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眼袋发黑往往还会伴随心悸、气短、呼吸困难等心血管系统相关症状,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可协助诊断。
(三)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失调会影响身体多个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机体代谢减缓,眼周新陈代谢也会受到影响,可能出现眼袋发黑。内分泌失调导致的眼袋发黑可能还伴有其他内分泌相关症状,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会有畏寒、乏力、皮肤干燥等表现,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等可明确诊断。
三、其他因素
(一)遗传因素
有些人可能由于遗传因素,天生眼周皮肤较薄,皮下血管更容易显现,从而导致眼袋发黑。遗传因素导致的眼袋发黑往往从年轻时就可能出现,且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例如家族中有多人存在眼袋发黑且眼周皮肤较薄的情况,后代出现类似表现的概率相对较高。
(二)紫外线照射
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会损伤眼周皮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导致皮肤老化,色素沉着,进而出现眼袋发黑。无论是户外活动较多的人群,还是长期处于有紫外线照射环境(如窗边工作)的人群,长期紫外线照射都可能引起眼周皮肤的变化,导致眼袋发黑。一般来说,长期紫外线照射数年就可能使眼周皮肤出现明显的老化和色素沉着表现,进而出现眼袋发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