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失明常见原因有眼部疾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光眼、白内障)、外伤及全身性疾病(高血压、肾脏疾病),老年人需定期眼科检查并控慢性病,儿童要留意眼部发育防先天或外伤致盲,慢性病患者需控基础病防失明。
一、导致眼睛失明的常见原因
(一)眼部疾病因素
1.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常见诱因,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视网膜微血管,引发微动脉瘤、出血、渗出等病变,若病情进展未得到有效控制,会逐渐导致视网膜组织功能严重受损,最终引发失明。据相关临床研究统计,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展至失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也是老年人常见致盲眼病,黄斑区是视网膜感受精细视觉的关键区域,随着年龄增长,黄斑区出现退行性改变,如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黄斑萎缩等,会严重影响中心视力,进而导致失明。
2.青光眼:由于眼内压异常升高,对视神经造成持续压迫,导致视神经纤维受损,逐步出现视野缺损,若未及时诊断和治疗,视野缺损会不断扩大,最终发展为失明。青光眼有不同类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等到出现明显视力下降时往往已处于较晚阶段。
3.白内障:晶状体混浊是白内障的主要特征,随着晶状体混浊程度加重,会严重影响光线进入眼内聚焦在视网膜上,导致视力逐渐下降,严重时可致失明。年龄是白内障的重要危险因素,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老化混浊几率增加,但也有外伤、先天性等其他因素可引发白内障。
(二)外伤因素
眼部受到严重外伤,如眼球破裂、严重眼内异物伤等,会直接破坏眼部的结构完整性,影响眼球的正常光学功能和神经传导功能,从而导致失明。例如,工作或生活中眼部被利器刺伤、撞击伤等,都可能造成眼部组织的不可逆损伤。
(三)全身性疾病因素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引发眼底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动脉痉挛、硬化等,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进而造成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损伤视觉功能,若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增加失明的风险。
2.肾脏疾病:某些肾脏疾病会引起体内代谢紊乱,如尿毒症患者,体内的毒素堆积等因素可影响眼部组织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导致眼部出现病变,如视网膜病变等,逐步发展可致失明。
二、不同人群失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眼部退行性病变发生率高,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白内障等是常见致盲原因。老年人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等项目,以便早期发现眼部病变并及时干预,同时要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因为这些疾病会加重眼部病变导致失明的风险。
(二)儿童
儿童失明多与先天性眼病或外伤有关,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等先天眼病,若未能在早期及时发现和治疗,会影响儿童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导致永久性失明。对于儿童,家长要留意孩子的眼部发育情况,如发现孩子视物异常、瞳孔异常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眼科就诊。同时,要注意儿童的安全防护,避免眼部外伤的发生。
(三)慢性病患者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群,是眼部失明的高危人群。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将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并进行治疗;高血压患者要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减少高血压对眼底血管的损害。这类人群要认识到控制基础疾病对预防眼部失明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治疗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