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黑眼圈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如眼部皮肤薄、眼周血液循环不畅;生活方式因素如睡眠不足、过度用眼;其他因素如遗传、疾病因素(过敏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生理因素中眼部皮肤薄使黑色素易透出,眼周血液循环不畅可因日常姿势和年龄增长导致;生活方式方面睡眠不足及质量差、不正确睡姿、用眼时间长和光线刺激会引发;遗传使部分男性从年轻时易有黑眼圈,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会导致黑眼圈出现。
一、生理因素导致的黑眼圈
(一)眼部皮肤薄
男性眼部皮肤相较于其他部位皮肤更薄,其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容易透过皮肤显现出来,从而形成黑眼圈。一般而言,眼部皮肤厚度约为0.5-0.8毫米,薄于面部其他部位皮肤,这使得眼部皮下血管等组织颜色更易透出。比如青少年男性,眼部皮肤尚未因衰老等出现明显变化,但因皮肤薄就可能较易出现因生理因素导致的黑眼圈。
(二)眼周血液循环不畅
1.日常姿势影响:长期低头看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会影响眼周血液循环。当头部处于较低位置时,眼周静脉回流阻力增大,血液淤积在眼周,就会导致黑眼圈形成。例如,每天长时间保持低头看电子设备姿势的男性,眼周血液循环受影响的概率较高。
2.年龄相关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眼周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速度减慢,也会造成眼周血液循环不畅。30岁以上男性,眼周血管弹性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减退,相对更容易出现因血液循环不畅引发的黑眼圈。
二、生活方式因素导致的黑眼圈
(一)睡眠不足
1.睡眠质量与时长影响: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使眼周血管收缩功能紊乱,血液滞留,进而形成黑眼圈。成年人一般需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若男性长期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眼周肌肤得不到充分休息,新陈代谢减缓,黑色素容易沉积,导致黑眼圈出现。比如经常熬夜工作、娱乐的男性,很容易因睡眠不足引发黑眼圈。
2.睡眠姿势影响:不正确的睡眠姿势也可能影响眼周血液循环。例如趴着睡,会压迫眼周血管,导致血液循环受阻,长期如此易形成黑眼圈。
(二)过度用眼
1.用眼时间过长: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等过度用眼行为,会使眼肌疲劳,眼周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出现黑眼圈。每天连续用眼超过4小时的男性,眼周疲劳风险增加,更易出现黑眼圈。比如从事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工作的男性,如程序员等,过度用眼情况常见,黑眼圈发生率相对较高。
2.光线刺激: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用眼,也会对眼周造成不良影响。过强光线可能刺激眼周皮肤,过暗光线会使眼睛持续紧张,都可能导致黑眼圈形成。例如在昏暗环境中长时间玩手机的男性,眼周受光线刺激影响,容易出现黑眼圈。
三、其他因素导致的黑眼圈
(一)遗传因素
部分男性的黑眼圈是遗传所致。如果家族中有黑眼圈遗传倾向,那么该男性出现黑眼圈的概率相对较高。遗传因素导致的黑眼圈往往从较年轻时就可能出现,且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例如父亲有明显黑眼圈,其儿子出现黑眼圈的可能性会比一般人群大。
(二)疾病因素
1.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可能引发眼周血管神经性水肿,进而导致黑眼圈。当患有过敏性鼻炎时,鼻腔黏膜肿胀,影响眼周静脉回流,使眼周血液淤积,出现黑眼圈。据相关研究,约有30%-50%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能伴有黑眼圈症状。
2.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导致黑眼圈。甲状腺功能减退会使机体代谢减慢,眼周皮肤新陈代谢也随之减慢,色素容易沉积,从而出现黑眼圈。临床观察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黑眼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