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具有周期性,周期21-35天、经期2-8天,量20-60ml,血暗红不凝,多有轻微下腹坠胀等不适;流产后出血时间、量、性质及伴随症状因流产方式、子宫恢复等而异,药物流产出血时长及量常超人工流产,可伴腹痛等,孕期女性及有基础疾病女性需特殊关注。
月经:具有周期性,正常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每次月经持续时间称为经期,一般为2~8天,平均4~6天。其出血是有规律的周期性子宫内膜脱落出血。不同年龄女性月经情况可能有差异,青春期女性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月经可能不太规律;育龄期女性月经相对规律,但受生活方式影响,如长期熬夜、过度节食等可能导致月经周期或经期改变;围绝经期女性月经会逐渐紊乱,经期可能延长或缩短,周期也不固定。
流产后出血:出血时间与流产方式及子宫恢复情况有关。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一般较长,可能持续1~2周甚至更久;人工流产后出血时间相对较短,多在1周内干净,但如果子宫复旧不良等情况,也可能出血时间延长。有流产病史的女性再次流产后出血情况可能受既往子宫恢复情况等影响,若既往有宫腔操作史导致子宫内膜损伤,此次流产后出血可能更易出现异常。
出血量方面:
月经:正常月经量为20~6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不同年龄女性月经量可能有差异,青春期女性月经量可能相对较少,随着年龄增长到育龄期,月经量一般较稳定,围绝经期女性月经量可能逐渐减少。生活方式也会影响,如过度劳累可能导致月经量稍有波动,但一般在正常范围内。
流产后出血:药物流产后出血量通常开始较多,然后逐渐减少;人工流产后出血量一般少于药物流产,若流产不全等情况,可能出现大量出血,超过正常月经量很多。有多次流产史的女性,子宫受到的损伤可能导致此次流产后出血量与初次流产不同,且再次流产后子宫恢复能力下降,出血情况可能更复杂。
出血性质方面:
月经:月经血一般是暗红色,不凝固,除血液外,还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等。不同年龄女性月经血性质基本相似,但青春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波动相对大,月经血中可能偶尔出现小的血凝块,但一般无大量凝血块。
流产后出血:药物流产后出血中可能看到妊娠组织等残留,出血颜色可能因残留情况等有所不同,若有感染等情况,可能出现脓性分泌物混杂在出血中;人工流产后出血若有子宫复旧不良或残留,也可能有异常表现,出血性质可能不如正常月经规律。有流产史且合并感染的女性,流产后出血性质改变更明显,可能伴有异味等。
伴随症状方面:
月经:大部分女性月经期间可能有轻微下腹坠胀、腰酸等不适,一般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属于生理性不适。不同年龄女性伴随症状可能有差异,青春期女性可能因激素变化出现情绪波动等情况;育龄期女性若有妇科炎症等基础疾病,可能在月经期间使不适症状加重;围绝经期女性可能除了躯体不适外,还可能有潮热、盗汗等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
流产后出血:流产后出血若伴有腹痛,可能是子宫收缩不良、流产不全或感染等原因引起。药物流产后若腹痛剧烈且出血多,需警惕流产不全等情况;人工流产后若持续腹痛伴出血,也要考虑子宫恢复问题或感染可能。有既往盆腔炎等病史的女性,流产后更易出现感染相关伴随症状,如发热等。特殊人群方面,孕期女性发生流产后出血需特别重视,无论年龄大小,都要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流产原因及子宫恢复等情况,避免对生殖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对于有基础疾病如贫血等的女性,月经和流产后出血都可能加重贫血症状,需密切关注血红蛋白等指标变化,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