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的发生有先天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部分斜视有遗传倾向,特定基因变异可能相关)和胎儿发育异常(孕期受不良因素影响致眼部发育异常引发斜视);后天因素有眼部疾病(屈光不正、外伤、肿瘤致眼外肌或神经受损引发斜视)、神经支配因素(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或大脑中枢病变致眼球运动障碍引发斜视)、全身疾病因素(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影响眼球运动控制或致神经病变引发斜视)、不良用眼习惯(长期近距离用眼致眼外肌疲劳、单眼注视习惯致双眼视觉协调功能下降引发斜视)。
一、先天因素
(一、1)遗传因素
部分斜视具有遗传倾向,若家族中有斜视患者,后代发生斜视的风险可能增加。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的基因变异可能与斜视的发生相关,遗传因素通过影响眼部肌肉的发育、神经支配等方面,使个体更容易出现斜视情况。例如,一些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模式可能导致眼部结构或功能异常,从而引发斜视。
(一、2)胎儿发育异常
在胎儿发育过程中,若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如孕妇在孕期感染某些病毒、接触放射性物质、服用特定药物等,可能干扰胎儿眼部的正常发育,导致眼外肌的发育不平衡、眼球的位置异常等,进而引发斜视。比如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可能影响胎儿眼部组织的正常分化,增加出生后发生斜视的概率。
二、后天因素
(二、1)眼部疾病
1.屈光不正:高度远视、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会使眼睛为了清晰视物而过度调节或集合,长期如此可能导致眼外肌力量失衡,引发斜视。例如,高度远视的儿童,由于需要不断用力调节晶状体以看清物体,容易出现内斜视。
2.眼部外伤:眼部受到撞击等外伤时,可能损伤眼外肌或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导致眼外肌运动不协调,从而引发斜视。比如眼部顿挫伤可能直接损伤眼外肌,使眼球运动受限,出现斜视情况。
3.眼部肿瘤:眼眶内的肿瘤可压迫眼外肌或视神经等结构,影响眼球的正常运动,进而导致斜视。例如,眼眶内的横纹肌肉瘤等肿瘤,随着肿瘤的生长,会改变眼球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引发斜视。
(二、2)神经支配因素
1.支配眼外肌的神经病变: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等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出现病变,如神经炎、神经麻痹等,会导致眼外肌的运动功能障碍,引起斜视。例如,动眼神经麻痹时,可能出现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方斜视等表现。
2.大脑中枢病变:脑部的一些病变,如脑血管意外、脑肿瘤、颅脑外伤等,影响了大脑中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中枢,导致眼球运动的协调性受到破坏,从而引发斜视。比如脑出血影响了大脑中负责眼球运动协调的区域,可能出现双眼运动不协调的斜视症状。
(二、3)全身疾病因素
1.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发作时可能影响眼球的运动控制,导致短暂或长期的斜视发作。癫痫发作时的异常放电可能干扰大脑对眼外肌的神经支配,引起眼球位置和运动的异常。
2.代谢性疾病:某些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引起神经病变,包括眼部神经的病变,进而影响眼外肌的功能,增加斜视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累及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导致眼外肌运动异常,出现斜视。
(二、4)不良用眼习惯
1.长期近距离用眼:儿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玩手机、看电视等,会使眼睛长期处于过度调节和集合状态,容易导致眼外肌疲劳,进而引发斜视。例如,学龄前儿童如果每天长时间近距离接触电子屏幕,眼外肌得不到良好的放松,可能逐渐出现斜视倾向。
2.单眼注视习惯:长期用一只眼睛注视物体,会使另一只眼睛的视觉功能得不到充分锻炼,导致双眼的视觉协调功能下降,增加斜视的发生几率。比如儿童长期用优势眼视物,非优势眼的视觉发育受到影响,容易出现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