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症有多种表现,食欲减退是突出症状,还伴随腹胀、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出现体重不增或下降、面色欠佳等营养状况表现,有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心理方面表现,不同年龄有特殊表现,家长需密切关注小儿情况,及时就医并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一、食欲减退表现
小儿厌食症最突出的症状是食欲明显减退,孩子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较平时显著减少。例如,原本能正常吃完一碗饭的幼儿,现在可能只吃几口就表示吃饱了,这种情况持续时间通常超过1个月。不同年龄段小儿表现略有差异,婴幼儿时期可能表现为对奶瓶或母乳的摄入量减少;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则多表现为对各类饭菜的兴趣缺乏,正餐进食量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平均水平。
二、伴随消化系统症状
1.腹胀:部分小儿会出现腹部胀满的情况,这是因为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发酵产气导致腹胀。通过腹部触诊可发现腹部较饱满,叩诊呈鼓音。比如有些小儿在进食少量食物后就感觉腹部胀满不适,影响后续进食。
2.消化不良: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呕吐多为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消化不良还可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如大便中可能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大便次数可能增多或减少,质地可偏稀或偏干等。例如有的小儿大便中可见明显的菜叶、饭粒等未消化物质,且大便次数较以往增多。
三、营养状况相关表现
1.体重不增或下降:由于长期进食量不足,营养摄入不够,小儿体重增长会受到影响。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体重不能按照正常的生长曲线增长,甚至可能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比如原本身高体重稳步增长的小儿,在患厌食症后,体重不再上升,甚至较之前有所减轻。
2.面色欠佳:长期厌食导致营养缺乏,可能出现面色苍白、萎黄等表现。这是因为机体缺乏蛋白质、铁等营养物质,影响了血红蛋白的合成以及机体的正常代谢,从而使面色出现异常改变。例如小儿面色看起来没有光泽,呈现不健康的苍白或萎黄状态。
四、精神心理方面表现
1.精神萎靡:由于身体营养状况不佳,小儿可能会显得精神不振,活动量减少。与同龄活泼好动的儿童相比,患有厌食症的小儿往往比较安静,不愿意进行剧烈活动,容易疲劳。比如在幼儿园里,其他孩子在欢快玩耍时,患厌食症的孩子可能坐在一旁,无精打采。
2.注意力不集中:营养缺乏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小儿在学习或玩耍时注意力难以集中。例如在课堂上,患厌食症的儿童很难长时间专注于老师的讲课内容,容易分心。
五、不同年龄特殊表现
1.婴儿期:除了食欲减退外,可能还会出现哭闹不安,因为身体不适但又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通过哭闹来示意。同时,可能伴有睡眠不安稳,夜间容易惊醒等情况,这与营养缺乏影响神经系统调节有关。
2.幼儿期:除上述表现外,可能会出现对食物种类的选择性更差,只愿意吃少数几种特定食物,而对大多数食物都表现出抗拒。而且可能会出现异食癖倾向,偶尔会吃一些非食物的物品,如泥土、纸屑等,这是由于营养缺乏导致味觉异常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可能会因为自身进食情况与同龄儿童不同而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在集体用餐环境中可能会感到不自在,影响社交活动。例如在学校聚餐时,会因为自己进食少而觉得与其他同学不同,产生心理压力。
温馨提示:小儿厌食症的症状表现多样,家长需密切关注小儿的进食情况及身体变化。若发现小儿有长期食欲减退、伴随上述消化系统、营养状况、精神心理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小儿就医,以便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营造轻松的进餐氛围,避免过度强迫进食等不良做法,以保障小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