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复旧不全是产后子宫恢复异常,表现为收缩不良、不能正常缩小。病因有胎盘胎膜残留、子宫肌纤维病变、子宫过度扩张、盆腔感染等。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异常、子宫增大、腹痛。诊断通过病史采集、妇科检查、超声检查。治疗包括促进子宫收缩、清除残留组织、控制感染。产妇需注意休息清洁,高危产妇密切观察,高龄产妇更要重视产后复查。
子宫复旧不全的病因
胎盘、胎膜残留:妊娠晚期胎盘异常(如胎盘部分粘连、植入等)或胎膜残留,可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子宫复旧不全。这在经产妇、多次妊娠、孕期有宫腔操作史的人群中相对更易发生,因为这些因素增加了胎盘、胎膜残留的风险。
子宫肌纤维病变:多产妇、子宫肌壁间肌瘤、子宫腺肌病等情况,可使子宫肌纤维变性、水肿,影响子宫正常收缩。例如,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会占据子宫空间,干扰子宫的正常复旧过程,多产妇由于多次妊娠分娩,子宫肌纤维受损,也容易出现子宫复旧不全。
子宫过度扩张:如多胎妊娠、巨大胎儿、羊水过多等情况,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后肌纤维不能有效收缩恢复,从而导致子宫复旧不全。多胎妊娠时子宫体积明显增大,肌纤维过度拉伸,产后恢复难度增加;巨大胎儿也会使子宫被撑大,影响子宫收缩复旧。
盆腔感染:产后不注意卫生等原因导致盆腔感染,炎症刺激可影响子宫收缩,引发子宫复旧不全。尤其是产后过早性生活、产褥期卫生不良等情况,容易导致盆腔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厌氧菌、需氧菌等多种细菌。
子宫复旧不全的临床表现
阴道出血异常:产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正常产后血性恶露一般持续3-4天,逐渐转为浆液性恶露、白色恶露。而子宫复旧不全时,血性恶露可持续10天左右,量时多时少,有时可突然大量阴道出血。例如,部分患者产后2周仍有较多血性恶露排出,且伴有腹痛。
子宫增大:产后子宫应每日下降1-2cm,产后10天子宫应降入盆腔。子宫复旧不全时,子宫大小较相应孕周大,通过腹部触诊可发现子宫较正常位置大且软。比如,产后1周检查子宫,其大小仍大于正常孕周对应的子宫大小。
腹痛:患者可出现下腹部隐痛或胀痛,尤其是在哺乳时,由于哺乳刺激子宫收缩,疼痛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子宫收缩不良,在收缩时引起疼痛感觉。
子宫复旧不全的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妊娠、分娩情况,如是否有胎盘、胎膜残留史,是否为多胎妊娠、巨大胎儿等情况,以及产后恶露情况、有无腹痛等症状。
妇科检查:通过妇科双合诊检查子宫大小、质地及有无压痛等。子宫复旧不全时,子宫较正常大且软,可能有压痛。
超声检查:B超检查可清晰观察子宫大小、宫腔内有无残留组织等情况。通过超声可以测量子宫的各径线,判断子宫复旧情况,还能发现宫腔内是否有胎盘、胎膜残留等异常回声。
子宫复旧不全的治疗原则
促进子宫收缩:可使用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等方法。但需注意药物使用应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清除残留组织:如果有胎盘、胎膜残留,必要时需行清宫术等清除残留组织,以促进子宫复旧。
控制感染:若存在盆腔感染,需根据感染病原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产妇:产后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对于有子宫复旧不全高危因素的产妇,如多胎妊娠、胎盘残留高危人群等,产后要密切观察恶露情况、子宫大小等,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例如,多胎妊娠产妇产后更应加强对子宫复旧情况的监测,因为其发生子宫复旧不全的风险较高。
高龄产妇:高龄产妇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子宫复旧能力可能下降,更要重视产后子宫复旧情况。产后应按照医生要求定期进行复查,包括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子宫复旧不全并进行干预。高龄产妇由于自身身体条件的原因,恢复相对较慢,所以需要更加谨慎地关注子宫复旧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