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是脑神经元异常放电致全身或局部肌肉群突发不自主收缩的神经系统症状。其引发原因有发热相关(儿童因脑发育未完善更易在发热时惊厥,成人高热也可致但发生率低)和非发热性因素(颅内感染、颅脑外伤、癫痫、代谢紊乱等)。发作时表现有全身强直性、阵挛性、局限性惊厥,发作后患儿常嗜睡、乏力。紧急处理需将患儿放安全处、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超5分钟及时就医。注意特殊人群护理及健康生活方式对预防惊厥重要,如儿童监测体温、癫痫患儿遵医嘱服药、代谢紊乱人群针对性处理,以及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一、引发惊厥的原因
1.发热相关
儿童时期:儿童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在感染等因素导致发热时,更容易出现惊厥。例如,上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热,可能会引发热性惊厥。这是因为发热时,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神经元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从而诱发惊厥。一般来说,6个月-5岁的儿童在体温骤升时较易发生热性惊厥,与该年龄段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特点有关。
其他年龄段:成年人在严重感染导致高热时也可能出现惊厥,但相对儿童来说发生率较低,且多与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
2.非发热性因素
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病原体(病毒、细菌等)侵犯颅内,引起颅内炎症反应,导致脑神经元异常放电。例如,细菌性脑膜炎时,细菌释放的毒素等物质会刺激脑神经元,引发惊厥。不同年龄段的颅内感染引发惊厥的概率和表现可能不同,儿童由于免疫等多方面因素,颅内感染相对更易引发惊厥。
颅脑外伤:头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导致颅脑外伤时,脑组织可能受损,进而引起惊厥。例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导致的颅脑外伤,可直接或间接损伤脑组织,使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引发惊厥。
癫痫:这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由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反复发作的惊厥。癫痫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因素、脑部病变、全身或系统性疾病等有关。例如,某些遗传性癫痫综合征,是由于特定基因的突变导致脑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改变,从而引发惊厥发作。
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血钙等。低血糖时,大脑缺乏足够的能量供应,影响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可导致惊厥;低血钙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也容易引发惊厥。对于婴幼儿来说,若喂养不当等可能导致低血糖,而一些维生素D缺乏等情况可能引起低血钙,进而引发惊厥。
二、惊厥的表现
1.发作时表现
全身强直性惊厥:表现为全身肌肉强烈收缩,四肢伸直、眼球上翻、牙关紧闭、意识丧失等。例如,患儿可能身体僵硬地躺在床上,双眼凝视或上翻,面部肌肉痉挛等。
阵挛性惊厥:主要是肌肉呈现节律性的收缩和松弛,表现为肢体有规律的抽动。比如,肢体出现快速的、有节奏的抖动。
局限性惊厥:往往是身体某一局部的肌肉抽搐,如一侧肢体的抽动、面部某一肌肉群的抽搐等,但意识可能清楚或部分清楚。
2.发作后的表现:惊厥发作停止后,患儿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嗜睡、乏力等表现。例如,患儿在惊厥停止后,精神状态较差,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
三、惊厥的紧急处理与注意事项
1.紧急处理
首先要将患儿放置在安全的地方,避免摔伤等。例如,将患儿移至平坦的地面或床上,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
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患儿的衣领等束缚颈部的物品。
如果惊厥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5分钟),需要及时就医。
2.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对于儿童患者,尤其是婴幼儿,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监测体温,预防发热性惊厥的发生。如果有癫痫病史的患儿,要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诱发惊厥发作。对于有代谢紊乱风险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监测血糖,及时处理低血糖等情况;对于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等,预防低血钙引发惊厥。
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惊厥也有一定帮助。例如,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对于儿童来说,要保证足够的钙、维生素等摄入;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减少感染等疾病的发生概率,从而降低惊厥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