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头晕由生理性、病理性因素及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导致,特殊人群需额外注意。生理性因素包括血容量增加与血液稀释、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压迫下腔静脉;病理性因素涵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生活方式上,营养摄入不足、体位性低血压、过度通气综合征也会引发头晕。多胎妊娠、高龄及既往晕厥史孕妇需特别关注。诊断需基础与专项检查结合,并鉴别非孕期疾病。处理上,非药物干预包括增加营养摄入、调整体位等,贫血严重者需输血,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头晕伴严重症状需紧急处理。建议孕妇定期产检,出现头晕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或忽视病情。
一、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孕期头晕
1.血容量增加与血液稀释
孕期血容量自孕6周起逐渐增加,至孕32~34周达高峰,较非孕期增加约40%~45%。此过程中血浆增量多于红细胞增量,导致血液稀释性贫血(生理性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可引发头晕。
2.激素水平变化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孕早期快速升高,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导致甲状腺功能波动。同时,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升高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部供血减少引发头晕。
3.子宫压迫下腔静脉
孕晚期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降低,脑部供血不足。此现象多见于长时间仰卧位,称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改变体位后可缓解。
二、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孕期头晕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血压≥140/90mmHg伴蛋白尿或器官功能障碍,可引发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需定期监测血压,必要时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2.妊娠期贫血
缺铁性贫血最常见,血红蛋白<110g/L可诊断。铁需求量增加(孕中期每日需25mg,孕晚期每日需35mg)与摄入不足、吸收障碍相关。头晕症状与贫血严重程度相关。
3.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波动(空腹血糖≥5.1mmol/L或餐后1小时≥10.0mmol/L或餐后2小时≥8.5mmol/L)可引发头晕、乏力。需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
4.心血管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基础疾病在孕期可能加重,导致心排血量不足引发头晕。需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
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
1.营养摄入不足
铁、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贫血性头晕。孕中期每日需铁24mg,孕晚期每日需铁29mg,建议通过红肉、动物肝脏、绿叶蔬菜补充。
2.体位性低血压
从卧位或坐位快速站起时,重力作用导致血液滞留下肢,脑部供血减少。建议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避免长时间站立。
3.过度通气综合征
焦虑、紧张情绪可引发呼吸频率加快,导致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引发呼吸性碱中毒,表现为头晕、手麻、口周麻木。需行血气分析确诊。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多胎妊娠孕妇
血容量增加更显著,贫血、高血压风险更高,需加强监测,建议每4周复查血常规、血压。
2.高龄孕妇(≥35岁)
合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风险增加,头晕可能为疾病首发症状,需行全面产前检查,包括心脏超声、糖耐量试验。
3.既往晕厥史孕妇
需排查心脏结构异常(如主动脉瓣狭窄)、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建议行直立倾斜试验评估。
五、诊断与处理原则
1.诊断流程
(1)基础检查:血常规、血压、血糖监测。
(2)专项检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OGTT、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3)鉴别诊断:需排除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等非孕期疾病。
2.处理原则
(1)非药物干预:增加铁剂、叶酸摄入,每日钠盐摄入≥6g(高血压患者需个体化调整),避免长时间仰卧位。
(2)药物治疗:贫血严重者(血红蛋白<70g/L)需输注红细胞;高血压患者根据病情选用拉贝洛尔、硝苯地平。
(3)紧急处理:头晕伴视物旋转、意识丧失需立即平卧,抬高下肢,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呼叫急救。
孕期头晕需综合评估生理与病理因素,及时干预可降低母儿并发症风险。建议孕妇定期产检,出现头晕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或忽视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