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疼痛常见原因有肌肉骨骼问题(姿势不良、肌肉拉伤、椎间盘问题)、脊柱病变(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内脏疾病牵涉痛(心脏疾病、胆囊疾病)、其他因素(感染、肿瘤),不同人群后背疼痛特点及应对不同,年轻人多与不良生活方式相关,需纠正姿势、锻炼;老年人与脊柱退变、骨质疏松等有关,要补钙、温和运动;女性孕期、经期易出现,孕期注意休息、佩戴腰带,经期保暖、热敷;有基础病史人群出现后背疼痛需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一、后背疼痛的常见原因
1.肌肉骨骼问题
姿势不良: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等不良姿势会使背部肌肉持续紧张,例如上班族长时间保持弯腰驼背对着电脑工作,背部肌肉过度牵拉,易引发疼痛。正常人体背部肌肉处于平衡状态,不良姿势打破这种平衡,导致肌肉劳损,进而出现疼痛。
肌肉拉伤:运动过程中,如突然扭转身体、过度伸展等动作可能造成背部肌肉拉伤,像打篮球时突然的转身动作就可能导致背部肌肉拉伤而引发疼痛。运动时肌肉的突然剧烈收缩或拉伸超出其承受范围,就会损伤肌肉组织,引起疼痛、肿胀等症状。
椎间盘问题: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的导致后背疼痛的原因之一,椎间盘退变、损伤等因素使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可引起后背疼痛,且可能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等。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逐渐退变,加上长期劳损等因素,容易发生椎间盘突出。
2.脊柱病变
脊柱侧弯:青少年时期脊柱发育异常可能导致脊柱侧弯,侧弯的脊柱会使背部两侧肌肉受力不均,长期可引起后背疼痛。脊柱侧弯的发生与遗传、神经肌肉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侧弯程度不同对背部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强直性脊柱炎:这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初期可能表现为下背部或腰骶部疼痛,逐渐向上发展,导致后背疼痛、脊柱活动受限等。该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免疫系统异常参与发病过程。
3.内脏疾病牵涉痛
心脏疾病:某些心脏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可能会引起后背放射性疼痛,疼痛可出现在左后背或右后背等部位。这是因为心脏的感觉神经纤维与背部的感觉神经纤维有交叉,心脏病变产生的冲动会传导至背部神经,导致后背疼痛。
胆囊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等胆囊疾病发作时,也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并放射至右后背疼痛。胆囊的神经与背部的神经有联系,疾病刺激会通过神经传导引起后背疼痛。
4.其他因素
感染:背部皮肤感染、脊柱结核等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后背疼痛。例如脊柱结核,除了后背疼痛外,还可能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脊柱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疼痛。
肿瘤:背部的原发性肿瘤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背部,都可能引起后背疼痛。肿瘤生长过程中会侵犯周围组织、神经等,导致疼痛,一般疼痛较为持续且进行性加重。
二、不同人群后背疼痛的特点及应对
1.年轻人
特点:年轻人后背疼痛多与不良生活方式相关,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等导致的肌肉骨骼问题较为常见,像因长时间玩游戏保持不良坐姿引起的后背肌肉紧张疼痛。
应对:要注意纠正不良姿势,定时起身活动,增加体育锻炼,尤其是针对背部肌肉的锻炼,如游泳、小飞燕动作等,以增强背部肌肉力量,改善身体姿势。
2.老年人
特点:老年人后背疼痛可能与脊柱退变、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脊柱退变可导致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骨质疏松则易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等,从而出现后背疼痛。
应对:应注意补钙,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同时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如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以防骨折,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等。
3.女性
特点:女性在特殊时期,如孕期、经期等可能出现后背疼痛。孕期随着胎儿增大,身体重心改变,背部肌肉负担加重易引起疼痛;经期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后背疼痛。
应对:孕期要注意合理休息,可佩戴孕妇专用腰带减轻背部负担;经期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可通过局部热敷等缓解疼痛。
4.有基础病史人群
特点:有心脏疾病史的人出现后背疼痛要警惕心脏疾病复发,有胆囊疾病史的人后背疼痛需考虑胆囊疾病发作等。
应对:这类人群若出现后背疼痛,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如心脏疾病需做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胆囊疾病需做腹部超声等检查,以便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