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疼痛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肌肉骨骼系统问题(如椎间盘退变、突出,肌肉劳损、拉伤)、脊柱病变(如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内脏疾病牵涉痛(如心血管疾病的心绞痛、心肌梗死,胆道疾病的胆囊炎、胆结石)以及其他因素(如骨质疏松、感染)。不同因素导致的背部疼痛有不同特点及相关诱因,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一、肌肉骨骼系统问题
1.椎间盘问题:
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的水分逐渐减少,弹性下降,椎间盘发生退变。例如,30岁以后椎间盘开始出现退变相关变化,这种退变会使椎间盘容易受到损伤,当纤维环部分破裂或髓核突出时,就可能刺激周围神经,引起背部疼痛。在长期伏案工作、重体力劳动等人群中,椎间盘退变加速,背部疼痛的发生风险增高。
椎间盘突出:外力作用或椎间盘自身退变可导致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背部疼痛,同时可能伴有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长期不良姿势(如弯腰驼背)、急性腰部扭伤等因素都可能诱发椎间盘突出导致背部疼痛。对于年轻人群,运动损伤等也可能引发椎间盘突出而出现背部疼痛;女性在怀孕期间,由于身体重心改变,腰部受力增加,也更容易出现椎间盘相关问题导致背部疼痛。
2.肌肉劳损:
长期不良姿势:长时间保持弯腰、驼背、久坐等不良姿势,会使背部的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如长期伏案工作的办公室人群、长期开车的司机等,背部肌肉容易发生劳损,引起背部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有所缓解。女性由于身体结构特点,在穿着高跟鞋等情况下,身体姿势改变,也容易导致背部肌肉劳损引发疼痛。
急性肌肉拉伤:突然的剧烈运动,如举重、剧烈扭转腰部等,可能导致背部肌肉急性拉伤,引起背部疼痛,疼痛部位多较局限,伴有局部肿胀、活动受限等表现。运动时热身不充分、姿势不正确等因素易引发急性肌肉拉伤导致背部疼痛,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青少年在进行剧烈运动时需特别注意预防。
二、脊柱病变
1.脊柱侧弯:
病因:脊柱侧弯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也可能是由于神经肌肉病变、姿势不良等原因引起。青少年时期是脊柱侧弯的高发阶段,女孩相对男孩更容易发生。脊柱侧弯会导致脊柱两侧肌肉受力不平衡,长期可引起背部疼痛,随着侧弯程度加重,还可能影响心肺功能等。
2.强直性脊柱炎:
特点: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多见于青年男性,起病隐匿,早期可表现为下背部或臀部疼痛,呈间歇性、渐进性加重,夜间疼痛明显,可伴有晨僵现象。随着病情进展,脊柱逐渐强直,背部疼痛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严重影响脊柱活动功能。
三、内脏疾病牵涉痛
1.心血管疾病:
心绞痛、心肌梗死:少数情况下,心肌缺血可表现为背部放射性疼痛,尤其是左侧背部。这是因为心脏的感觉神经纤维可上传至脊髓同一节段,导致背部相应区域出现牵涉痛。中老年人群,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牵涉背部疼痛的风险较高。当出现背部疼痛同时伴有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时,需高度警惕心血管疾病的可能。
2.胆道疾病:
胆囊炎、胆结石:胆囊炎症或结石发作时,可引起右上腹疼痛,同时可放射至右肩部及背部疼痛。这是由于内脏神经的牵涉痛机制。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尤其是肥胖、多次妊娠的女性。当出现背部疼痛伴有右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时,要考虑胆道疾病的可能。
四、其他因素
1.骨质疏松:
发病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时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容易发生骨折或引起背部疼痛。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背部剧烈疼痛,且活动时疼痛加重。长期缺乏运动、钙摄入不足等因素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从而增加背部疼痛的可能性。
2.感染:
脊柱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脊柱引起,可导致背部疼痛,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青少年和老年人相对更易感染,有结核病史或免疫力低下人群发病风险较高。脊柱结核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脊柱畸形、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
背部软组织感染:如背部蜂窝织炎等,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也会引起背部疼痛,一般有明确的感染灶表现,如皮肤破损、化脓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