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固定后的护理需从多方面着手:日常护理上,要保持石膏干燥清洁、观察石膏松紧度并及时调整、抬高患肢促进消肿;功能锻炼与康复方面,早期未固定关节要活动,后期逐步负重训练,石膏固定期间可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饮食与营养支持上,增加钙与蛋白质摄入,补充维生素D,避免高糖高脂饮食;特殊人群如儿童与青少年、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孕妇与哺乳期女性需注意各自事项;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上,要预防压疮、关节僵硬,处理石膏过敏;定期复查与拆除时,按时间复查,拆除后进行康复锻炼,完全负重时间遵医嘱。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并调整康复计划,以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风险。
一、石膏固定后的日常护理
1.1保持石膏干燥与清洁
石膏遇水易软化变形,影响固定效果。需避免接触水源,如洗澡时可用防水套包裹石膏部位。若石膏表面沾染污渍,可用干净湿布轻轻擦拭,但不可浸泡或用力搓洗。
1.2观察石膏松紧度
石膏固定后初期可能因肿胀消退出现松动,需定期检查。若出现石膏过紧(如肢体远端麻木、疼痛加剧、皮肤发紫)或过松(可插入手指),应及时就医调整。
1.3抬高患肢促进消肿
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可利用枕头或悬吊装置,减少肿胀并缓解疼痛。尤其夜间睡眠时需持续保持,避免因体位改变导致肿胀加重。
二、功能锻炼与康复
2.1早期未固定关节活动
在石膏固定范围内,未被固定的关节(如手指、腕关节、肘关节或踝关节)需进行主动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每日活动3~5次,每次10~15分钟,以不引起疼痛为原则。
2.2后期逐步负重训练
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负重训练。初期可通过踩地或使用助行器辅助,后期逐渐增加负重强度,避免过早负重导致骨折移位。
2.3肌肉等长收缩练习
石膏固定期间,可通过肌肉等长收缩(即肌肉收缩但不产生关节活动)维持肌肉力量。例如大腿骨折患者可进行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每日多次,每次持续5~10秒。
三、饮食与营养支持
3.1增加钙与蛋白质摄入
骨折愈合需大量钙质和蛋白质,建议每日摄入牛奶、鸡蛋、鱼肉、豆制品等高钙高蛋白食物。成人每日钙摄入量建议为800~1000mg,可通过饮食或补充剂获取。
3.2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建议每日晒太阳15~30分钟(避免正午暴晒),或通过食物(如深海鱼、蛋黄)及补充剂获取。
3.3避免高糖高脂饮食
高糖高脂饮食可能影响骨折愈合,需控制甜食、油炸食品摄入,保持均衡营养。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4.1儿童与青少年
儿童骨骼生长快,石膏固定期间需密切观察肢体远端血运和感觉,避免因石膏过紧导致骨骺损伤。若出现哭闹、肢体发凉或麻木,需立即就医。
4.2老年人
老年人骨质疏松风险高,骨折愈合较慢,需加强钙与维生素D补充。同时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可通过踝泵运动(足部背伸跖屈)促进血液循环。
4.3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避免因血糖过高导致伤口感染或骨折愈合延迟。建议每日监测血糖,遵医嘱调整降糖药物。
4.4孕妇与哺乳期女性
孕妇需避免X线检查,若需复查可优先选择MRI或超声。哺乳期女性需注意营养摄入,避免因饮食限制导致钙与蛋白质不足。
五、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5.1预防压疮
石膏边缘可能压迫皮肤,导致压疮。需每日检查石膏边缘皮肤,若出现红肿、破溃或水疱,需及时就医调整石膏或使用减压敷料。
5.2预防关节僵硬
长期固定可能导致关节粘连,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若固定超过4周,需特别关注关节活动度恢复。
5.3处理石膏过敏
部分患者可能对石膏材料过敏,出现皮肤瘙痒、红斑。可尝试在石膏与皮肤间垫一层棉质衬垫,若症状严重需更换固定方式(如支具)。
六、定期复查与拆除
6.1复查时间与项目
通常骨折后1周、2周、4周需复查X线,观察骨折对位情况及愈合进展。若出现疼痛加剧、石膏松动或肢体远端感觉异常,需随时复查。
6.2石膏拆除后康复
石膏拆除后,骨折部位可能存在肿胀、僵硬或肌肉萎缩。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6.3完全负重时间
根据骨折类型和愈合情况,完全负重时间通常为6~12周。需遵医嘱逐步增加负重强度,避免过早负重导致二次损伤。
通过以上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风险。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并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康复计划。